(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十五)
蔡一鸣先生曾在他的《自传》中说到:“七•七”事变以后,他从桂林返浙,“通过黄琪翔(注:农工党成员)同志,由他介绍给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并于1939年1月到了浙江省战时省会的金华。起初派到九十一军工作,旋调任金兰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又调任浙江省第四区保安副司令。在这阶段中,浙江党(注:指农工党)的工作又展开了。李士豪介绍边美棠、周萌等来与我联系。此外还记得周恩来总理曾到过浙江,又到金华,住在金华的中国旅行社,我去拜访他,请他做一次公开的演讲。为了这件事,曾被国民党中统特务告到重庆。当时一切工作都集中在抗战。1941年日军流窜浙东,适四区李专员(注:可能指李楚狂)调重庆受训,行政督察专员职务由我代理。我领导四区10县地方武力,配合国军79师作战。虽日军流窜到东阳、浦江、义乌在金华的交界处,我始终沉着应变。金华有140多个机关都已撤退,我不为所动摇,巩固后方,使前方军事好转,事变结束,四区10县的人民团体曾向我献旗。1942年的春季,敌人大流窜(注:指日军发动浙赣战役),金华、丽水、衢州相继沦陷,我率部转移到宣平。旋奉兼任武义县长,后改专任。”
据蔡一鸣长女孝俦回忆:“父亲派往武义任县长之事,我曾听父母谈起过。抗战时,当时的省长黄绍竑曾举办了一个50多人的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就任命每位赴各县担任县长。父亲就职武义,我记忆中同期培训的有浙江农工党的祝更生、夏高阳及沈金山的叔叔某等,是黄琪翔推荐的。”
1939年至1941年,日军曾疯狂轰炸金华城,孝俦回忆说:她的家也曾遭到轰炸发生大火,“那场大火是小舅帮助我妈逃出来的,只随手带了一个闹钟,一个蓝色水晶温度表,而我妈嫁妆新衣服和冯玉祥送父亲的大氅和大衣都付之一炬。火烧后,小舅陪我妈去火烧现场找回父母的印章,印章现还在,有烧痕。当时有几位邻居也在翻找火后的遗物,他们都是我父亲的同事和家属。”
蔡一鸣率部撤出金华后,他写了《感金华失守》一诗,诗中写道:“金兰克敌成虚语(先是闻敌犯境,调集兵力十余万,布防浙赣线,由顾祝同等指挥拟予以迎击,故当时金兰会战盛传一时。不意终成泡影。),辜负沙场十万兵。号令无端朝夕改,东南又报失名城。妖氛侵掠万家愁,牛角山河孱国羞。不见军前诛马稷,当知阴中柳林谋。”可见蔡一鸣对退出金华,第三战区顾祝同虽布了重兵,然而不战而退,表达了愤愤不满之情。
2019.9.6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