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行榜前的感慨》
作者,屈彦红
近日来,拙作《芦荟和长寿花》被玫瑰《中国新世纪文学》主编推荐入选《世界文坛王者至尊排行榜……》,比投微榜。
刚接到消息,有点小激动,但又有诸多不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出身底微,以收废品,搞装卸为生,才疏学浅,井底之蛙,难登大雅之堂,离作家相距十万八千里,怎敢入选排行榜,岂不是开天大的玩笑?
再说,对投票,点赞之类始终抱有成见。我终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处于王婆卖瓜的年代,广告宣传铺天盖地,鱼龙混杂,但真正的艺术是有生命力的,不传自播,比如看电视有的身怀绝技,苦练成材的表演,就会给人以经久难忘。
对于这种需要经过投票论成败,理解中又有那么一点点反感,我是那种羞于宣传,不善求人的人,就是别人无端地投我一票,就觉不知该怎样去报答人家,如果说央求别人去投自己一票,会觉得很难为情,羞于启齿,不好意思!所以不求票数得失,只图心安而已。
可是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支持量,转发量,浏览量数据蹭蹭直往上窜,这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和走过的路。
生活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有灵性,你赋予它生命自然就有诗情画意。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与世无争,和谐相处是人生最高境界,结合社会需要,力求达到和谐之美,于是《芦荟和长寿花》呼之欲出。
年过半百,转瞬到了知天命之年。以前靠收废品,搞装卸等苦力活为生计,上岁数了,诸多重体力活不适应干了,寻思着何以为生?如同戏子不唱戏嗓子就会痒痒,书法家不习字,手就会着急,骨子里还是喜欢习文弄武的。
我本非善于同人交往之人,有必要在人生某个节点回归原始状态,做我想做的事情,但这只是一种奢侈,至少在短期之内无法实现,因为文字毕竟给不了我温饱,还得靠从事重体力劳动以维持生计。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回顾过去曾走过许多弯路,只是我想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驰失当。
与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优先确立能专心致志创作,写作,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同某些特定人物构筑的,而是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稳定我的生活基盘,创造出能集中精力执笔写作的环境,催生出高品质的作品,哪怕只是一点点,只要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喜欢,从而不辜负亲朋好友,朋友圈诸多良师益友的投票,点赞和厚爱!
能按心里想的样子写想写的东西,尽管还需顶烈日,冒严寒干重体力活挣点血汗钱以养家糊口,我便没有任何不满,劳动并快乐着,繁忙时辛苦劳作,闲暇时不辍笔耕,便觉生活充实,不负时光。
有的人天生才华横溢,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的写出作品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无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企及创作的水源。
还是我的先人说的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通往写作的征程中,也许得费时耗力,抑或费了时,耗了力,却仍是枉然,但努力尝试尽心尽力,尽管失败也觉甜美!

作者简介
屈彦红,男1968,11,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田关镇,装卸工人,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参加过南阳市作家夏令营活动,聆听著名作家,二月河,周大新,廖华歌,周同宾,行者等演讲指导,受益非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