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步韵李冠群吟友《无患子》唱和
玄墨子 .袁海涌
祛风除邪几春秋,
无上菩提鬼见愁。
从善如流何染患?
明心见性不须求。
2019年9月4日于G1561途中
附:原 玉《七绝 无患子》
作者 李冠群
菩提孕果缀金秋,
静气驱邪鬼见愁。
修得禅心藏隽语,
笑看凡世欲何求。
1、无患子 [wú huàn zǐ],无患子科落叶乔木,俗称:鬼见愁。别名:木患子(本草纲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树(海南),黄目树、目浪树(中国台湾),油罗树、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龙眼、鬼见愁等等。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印度和日本。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木材可做箱板和木梳等。根、 嫩枝叶、种子:苦、微辛,寒。有小毒。清热祛痰,消积杀虫。用于白喉,咽喉肿痛,乳蛾,咳嗽,顿咳,食滞虫积;外用于阴道滴虫。 种仁:辛,平。消积辟恶。用于疳积,蛔虫病,腹中气胀,口臭。
2、无上菩提。佛教人物,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称为菩提;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无上菩提。三菩提之一。又作诸佛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菩提、大菩提。大宝积经卷二十八(大一一·一五七上):‘常化诸众生,心不生疲惓;于无上菩提,坚固不退转。’
无上菩提(wú shàng pú tí)是佛教语。谓最高之觉悟境界。《大宝积经》卷二八:“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
无” 宋 苏轼 《题王霭如来出山相赞》:“错不错,安得无上菩提成等正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住居极乐胜境,同脩无上菩提。”
3、祛风除邪。无患子的药用价值极高,主要功能具有祛风除邪,因此,人称鬼见愁。
药材来源:植物的根(无患树蔃)、韧皮(无患树皮)、嫩枝叶(无患子叶)、果肉(无患子皮)、种仁(无患子中仁)亦供药用。
药用性状:干燥的种子呈球形,径长14毫米。外表黑色,光滑。种脐线形,周围附有白色绒毛。种皮骨质,坚硬。无胚乳,子叶肥厚,黄色,胚粗壮稍弯曲。
炮制:除去果肉、杂质,取种子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平,有毒。
①《本经逢原》:苦,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涩,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治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痹,肿毒。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清热,祛痰,消积,杀虫。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血;煨食杀虫,去腻;煮膏药祛风、消肿、拔毒。
②《广西中药志》:烧灰研末吹喉治声哑。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各种喉症,感冒发热,百日咳,白浊,白带,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煨食。外用: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汤洗、熬膏涂。
附方:
①治双单鹅喉:无患于三钱,凤尾草三钱,煎服。
②治鹅喉:无患子二钱,元明粉一钱五分,梅片六分,研极细末吹喉。严重者加麝香一分。(《岭南草药志》)
③治哮喘:无患子煅灰,开水冲服,小儿每次六分,成人每次二钱,每日一次,连服数天。(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虫积食滞:无患子五至七粒,煨熟吃,每日一次,可连服数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厚皮癣:无患子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热搽洗患处。(《岭南草药志》)
⑥治牙齿肿痛:无患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固煅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⑦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⑧洗面去斑。用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⑨子中仁:牙齿肿痛。用肥珠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土固封,火煅,研细。每日取以擦牙。⑩治小儿腹中气胀:用木患子仁3~4枚。煨熟食之,令放出矢气即消。(《岭南草药志》)
⑩治小儿腹中气胀:用木患子仁3~4枚。煨熟食之,令放出矢气即消。(《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取洗净去皮的无患子1斤,加水1000毫升煎成浓液。每次取50~100毫升加温开水1000毫升稀释,按常规灌洗阴道,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清热化湿的中药内服。经治10例均于灌洗一疗程后,复查滴虫阴性。5例追踪观察2~3个月未见复发;1例于2月后复发,再行治疗仍然有效。
民族用药
藏药,隆东:种子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部藏标》。郎当:种子治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中国藏药》。
苗药,根、果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湘蓝考》。
壮药,无患子,芒苍:根治流感,头痛;叶治痧麻夹经;种子治蛔虫腹痛《桂药编》。
彝药,种子用于风热感冒,口蛾喉赤,喘咳哮鸣,生漆中毒《哀牢》。
佤药,皮哨子果,皮皂子,无患子:根风湿性红肿,气管炎,肺炎,肝炎《中佤药》。
无患子传说。
相传漳州有一位老妇女,常年吃斋念佛,每天烧香跪拜菩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年春天,漳州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当大水冲到这位老妇女门口时,突然从天上掉下一粒无患子(又称:菩提子),落地生根开花,大水便绕道而走。别人的家被大水冲了,老妇女的家平安无事。从此,家家都在自家门口前种一棵无患子树,用来消灾驱难,保佑平安。多年下来流传一首儿歌:无患子,种门前,佛造光,家宅安,子孙后代无患难,菩萨保佑万万年。
4、从善如流,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人家的劝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染患,染上疾患。人心向善,自有好报,厚德才能载物。人要遵道贵德,道法自然,就不会染上疾患。
5、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
将‘佛的智慧之光注入众生黑暗的心房之中’,因为众生心中经常都毫无、或极少光明。因为众生心房中没有光明,故无智慧之光,因此整个心就恒常被包裹或覆盖在黑暗之中,也因此众生的心就变成盲目及愚痴,因而对自心及对外境也都盲无所知。结果,芸芸众生尽其一生,多半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跌跌撞撞,一直只是被自己黑暗、无明的业力所牵引或驱策,颠扑而进──从而不断地基于‘自利’与‘自我中心’的动机去造作诸业:为了自我的利益或存活,一再地伤害他人以自肥,而且总是自以为是,丝毫不觉愧疚。
众生就是这样,尽其一生,一直是生活在或被禁锢在自我的囚室之中,念念之间,一直都不断地在为自己计划、盘算、设计、运筹惟幄,至死不息,永无尽期。今世未完,来世继续,这叫作‘轮转不息’。
众生为何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自心中没有光明,也就是所谓‘自心无明’,因此才会一直如是一辈子‘盲目追求’,受尽无量的失败、挫折、打击与苦楚,但也因‘无明心’的驱使的关系,自己不明所以,同时也身不由己地一直重复无尽的盲目追求、‘往外追逐’、颠扑再起,轮转不息,永无悔悟之期。因此,若要断此无尽的烦恼、苦痛,唯一的方法,那就是要令他‘心明’,心中有光明,也就是要把佛的大智慧光明,照射进他的‘心房’中;而欲达此目的,则行者必须把他的‘心扉’打开,即使不能全部打开,让佛日之光照彻到他心房的每个角落,至少也要打开一条缝隙,令至少有一线佛光照进他的心门,而照亮他的心室,令他因而有所见,从而能‘自见’──于是进而能自见、自知自己的一切行为、言语与思惟,于焉真正进入‘了知自我’,‘了知自心’,乃至幡然省悟。
甚至到达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觉知自己从前作了许许多多的错事,而完全冥然不知不觉,不知有过,也从不知惭愧、悔改;如今因为自心中已有些许光明,而能以此佛智光明自照、自见、自知、悔悟,改过向善,向上提升,因而令自身的智慧、德行与人格日日增进,‘自我的膨胀’也日渐缩小,执着的己见也日益减少,因而自心也越来越光明磊落,与人相处,于家人、朋友与同事之间,摩擦也越来越少(因为‘自我中心’减少了,没那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了),”于是,不管是在家庭中,或在职场中,自心越来越不闭锁,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智慧光明,充满喜气、朝气、活力与友善、仁慈、以及宽阔的心怀,因而便能如佛经所说:由于真实修行正法的关系,‘人见欢喜’,觉得此人越来越可敬、可爱:因此不但人际关系大为改善,同时也因自心开放、有光明、智慧开展,因而工作也越来越顺利,而令整个人格与人生全面改变,充满光明、智慧与幸福的希望,不再终日闭锁一方,愁眉不展,身心日渐老化、退化。
这就是佛法真正的目的,也是禅宗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所开示最理性光明伟大的道理,普令众生皆得‘明达自心,明照自性’,而达到‘见性成佛道’的最高目标。

都市头条【诗词雅韵】【翰墨凝香】平台主编编辑
投稿邮箱:29521300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