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小精练 生动有趣
——读《谦庐随笔》
文/罗里宁
《谦庐随笔》(译林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矢原谦吉是个外国人,民国时期曾在中国行医,由于医术高超,也可能还由于擅于与人交往,他结识了不少当时中国的显要人物。《谦庐随笔》讲述的,正是他所接触过的,或为军政要员的趣闻轶事,或为文人雅士的风流传说,或为某地的风土人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有趣的民国人物画像。

全书80多篇文章,分三大类:军政界人物、文人名流和地方风俗。外国人写中国人,与中国人写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的感觉,以外国人的目光来看中国人,可能会客观一些,尤其是像矢原谦吉这样热爱中国文化,长时间与中国各阶层人士接触的日本人。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军政界权贵人物,并不一味的去吹捧,而是实事求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不夸大,不护短。例如冯玉祥不擅长用人,吴佩浮自傲自大,商震金玉其外等等。而对一些被认为不好的人,他也不忌讳谈他们的一些优点和长处,比如段祺瑞生活简单,孙殿英信守承诺等等。是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可能是矢原谦吉对人的一个认识吧。

书中着墨最多的,还是文人名流和地方风俗。在《张季鸾书中着墨最多的,还是文人名流和地方风俗。在《张季鸾喜欢开玩笑》、《张恨水脑袋和酒量都大》等篇里,他把当时的文人名流普通人的一面,展现给了读者。在《“燕子”李三》里,他为我们讲述了李三的仗义疏财,以及被老鸨出卖,被侦缉队逮捕,然后引起民愤,又被侦缉队长马玉林欺骗,让人秘密将其手脚砍断的史实,令人悲叹。这与我们在影视剧里所看到的那个“燕子”李三,太不一致了。

《谦庐随笔》除了让我们看到一些我们过去所熟知的民国军政要员、文人雅士之外,还有许多人物以及他们的趣闻轶事和风流传说,是我们所不太熟悉的,也是在其它的一些史料里所看不到的,让人读来感到新鲜。
《谦庐随笔》里的史料,丰富翔实,但矢原谦吉在写作时并没有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用轻松的笔调和幽默的语言随意道来,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而且还让人眼界大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每篇文章,都很短小,很精练,千字上下,就能把事情说清楚,道明白。

矢原谦吉写的是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传统上认为的好人或者坏人。他写“好人”,能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写“坏人”,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样的写作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