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老区莘县行吟(外二首)
文/冯喆(山东)
诗序:6.13日,聊城市作协、诗协采风团,
奔赴莘县,分别对革命老区红庙村、
苏村、杨村进行了为期一天
的诗文采风
①革命老区莘县行吟
早就知道你的厚重与神奇
今天采风为媒,有幸走进了你
翻开你伤痕累累的记忆
多少哀怨,多少屈辱,多少忧郁
让诗的表达多么苍白无力
从“华北平原小延安”
到“中国蔬菜第一县”
历史从这里翻过序言
你撰写的史诗必将诗意盎然
莘县,104万英雄儿女
用汗水浇灌着老区每一寸土地
硝烟弥漫的岁月,有
宋任穷,朱德,刘少奇为你导航
和平鸽飞起的日子
曾广福,孔繁森,张海迪为你助力
你生命旅途上的分分秒秒
凝聚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莘县,革命老区
你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丈量你七十年走过风雨路
重温你七十载烽火的战斗洗礼
我的篇章找到了你的伟大与神奇
“鲁西第一个党支部”镌刻着红色的记忆
滔滔黄河流淌着你的坚强与不屈
凝视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你绝美的容颜足以令万物失色
智慧与胆略足以让后人惊奇
走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
我的词语一直激动不已
从黑云压城到朗朗乾坤
从漫漫长夜到一片晨曦
你穿过血雨腥风,杂草荆棘
无数先烈用身躯托起你的脊梁
用鲜血换来飘扬的红旗
啊,莘县,革命老区
你是我沸腾的血液
你是我激荡的诗句
莘县,革命老区
你从远古走来
你从昨天的战火中磨砺
当巍峨的燕塔披上曙光
当改革开放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你的明天必将是风光旖旎
②站在烈士墓前
莘县张褰乡苏村村东烈士陵园屹立着126位在苏村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特三营指战员的坟墓,
站在烈士墓前
我仿佛听到军号在召唤
一排排烈士墓
如同一队队威武的指战员
整装待发
墓碑上寂寥的文字
浓缩了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挺立的大青石
定格了126个战斗的青春
站在烈士墓前
富贵和穷困都变得渺小
在幸福的日子里
我们醉容易忘记
甚至忘了和平鸽在哪里飞起
站在烈士墓前
我仿佛听到
清风翻开历史的声音
我分明看见
脚下这片大地正被阳光亲吻
烈士鲜血染红的旗帜
正在穿过改革开放的序言
高高地举起了永久的鲁西魂
③一诺千金
莘县王奉镇西寺村王进宝、王海文父子俩相继义务守护烈士坟地70余年,直到去年,王海文将这57座烈士墓完整地交给了政府,移到了陵园,烈士有了安身之地。
远离尘世的喧嚣
抛开利禄的纷扰
将身家和喜怒哀乐
安放在烈士墓前
以清扫的方式
守护抗战英灵
把日月星辰视为伴侣
用风霜雨雪四季沐浴
拿至高无上的敬意
浇灌永垂不朽的精神
父子相继的爱
静静传承,不弃不离
一句承诺
究竟有多重
七十多个春秋的见证
让所有无信的人失重!

【作者简介】冯喆,本名冯克友,中国文学院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中国网络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诗人协会理事。
200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山东文学》《中国乡土诗人》《鲁西诗人》《水城文艺》《中国朗诵艺术杂志》《名人·艺术赢家》《西南作家文学》《山东邮电报》《中国邮政报》《中国作家联盟会刊》等省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千篇。有数百篇作品收录于诗文合集《绘影写光》《纸墨飞花》《芳华沃土》《印象茌平》《魅力茌平》等选本。曾参与主编《茌平劳模风采录》《党的忠诚战士秦怀玉》等。著有《浪花诗文集》《灵魂的舞蹈》《诗海泛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