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以清丽照后人
文/ 陈欣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东北侧有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池底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早年李清照曾在泉边洗漱,因而得名漱玉泉。在漱玉泉的后边,就是旷世才女李清照的纪念堂。
2007年槐花飘香的5月,我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走进了这个供奉着一代伟大词人的殿堂,来一睹词人风韵,在词人遗落的文字里,寻觅词人的芳踪香魂。纪念堂前的一幅对联这样写道:“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入。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已故老先生郭沫若手书的。上联是指李清照故居的所在地,下联是对其词作成就的赞扬。
史料上说,北宋神宗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北宋文坛名家晁补之这样称赞。 元符三年(1100)左右,李清照写了长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轰动京师的《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 ,是李清照十余岁时的作品,“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被世人称为“易安体”的是指李清照的词,今天读来,我们仍可明显看得出前期写悠闲生活为多,后期作品自辟途径,运用白描手法形式,悲叹身世,虽情调感伤,也从中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但语言与她的为人一样既铿锵又清丽。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的李清照,与当时在太学当学生的21岁的赵明诚结婚。
历史上的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因此,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真性情的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雄浑奔放的千古绝唱《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 公元1129年,最令李清照伤心的是在流亡途中49岁的赵明诚死了,46岁的一代才女李清照倍感孤独无助,陷入痛苦的困境中。追忆往昔,她抱憾终生的是和赵明诚一起度过二十九个春秋的回忆与悼惜的历历往事。
在李清照孤苦伶仃、担惊受怕、痛苦迷茫的时侯,一个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出现了,李清照不胜张汝舟甜言蜜语的攻势,确实被张汝舟俘虏了。李清照经历了和赵明诚神仙伴侣般的浪漫爱情生活,又连遭国破家亡的厄运,这种命运的巨大反差让她不顾一切的向往着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绍兴二年夏(1132),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舟。然而,张汝舟追求、迎娶一位46岁的李清照,绝然不是为了李清照的容貌,更不是李清照以为的张汝舟看中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而是想得到李清照的金石收藏品。本性浅薄、暴虐、恶俗的张汝舟婚后暴露无遗,让李清照欲哭无泪。张汝舟看到李清照的古玩字画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丰富,而且李清照还不愿相让,张汝舟大为失望。最后,张汝舟恼羞成怒,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甚至想将她打死,除去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得到她的财物。
华帐前,红烛下。兼具顽强、独立、智慧、刚毅性格的李清照看着这个厚颜无耻的小白脸,幻想破灭了,怒火中烧。此时的李清照悲恨交加,联想到张汝舟把李清照娶到手后得意之时,竞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拿来夸耀的卑劣嘴脸。李清照决心立即检举上告张汝舟利用欺瞒手段获取官职的罪行,告发这个奸计小人。但是,依照当时宋朝的封建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此时的李清照已对感情不抱任何幻想,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她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忍辱苟且。她坚持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当时,李家和赵家还有很多人在朝为官,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清照仅仅坐牢九天就走出牢门。绍兴二年秋(1132),李清照终于达到目的,离异成功。李清照快刀斩乱麻结束了这两个月的恶梦婚姻,全身心地投入到先夫赵明诚《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读过这段史料,让我看到一个千年以前宋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表现出高度爱国精神。“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是从骨子里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追求人格超俗的,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看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正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说。还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她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怀念故国的情。
以后的李清照就更加超群拨俗了,在世事纷扰中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在《忆秦娥》中清楚道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60岁左右的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过了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无子无女的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作者简介:
陈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北分会会长、签约作家。《精短小说》杂志绿版河北采编站主任,《作家文苑》报执行主编。
1993年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作家预备班学习,1994年7月被录取为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正式学员。
曾为《南国诗报》专栏作家;《芳草》国企文学杂志主编、唐山“首佳”老年大学首任校长。
著有《陈欣作品选》《岁月回响》《新春文稿集》《梦回唐朝》《携一抹阳光》等文学专著。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