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秋窗:三千翰林变三千戏子
精华热点
三千翰林变三千戏子
秋窗
周日,驱车访问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名字叫海东屯,中秋时分,秋收中的原野,非常吸睛,专找小路走,依水傍坡的乡间小道里,藏着多少好东西,溢出各种秋叶秋果的芬芳,秋虫鸣叫着,与你打招呼呢,叫出秋的五颜六色,叫出纯粹的乡音。海东屯,北濒桃源河,秋天的桃源河,被茂盛的芦苇草环绕,水与天相望,相映九月的蓝。鸟贴着水面飞,全是白色的鸟,似乎是一朵朵白云生出了翅膀滑下来的。有水有庄稼的地方是家园,我爱这方圆百里内的每一个小村庄。
只身前来,这河畔小村庄,与我很陌生,我是第一次来这里,街头和胡同走动的村民不多,我无所顾忌地四顾,毫不节制自己的表情和行动。桃源河,还真如一个大舞台的背景墙,也亦象仙境,适合抒情、适合挥舞、适合放喉。蝈蝈叫、蚂蚱跳、篱杷矮墙柳条篓…我走进一条小胡同,这不是江南的青石巷,这里是土巷,更接近古朴。传说中,当年那个道士也走过这条小胡同吗?哪一种时光里还能遇见?以何种身份再现?总是希望遇见一些真实的东西,不在乎是人还是物。来这里,只想听听你那“三千翰林是如何变成了三千戏子的故事"。道士当年为何拂袖而去,我来,也带着一丝邂逅的侥幸和愿望的。

许久以前,一位道士云游到此,他拈须闭目而立,仙鹤般降临,在一户善人家用过饭后,便铺开风水八卦图,片刻须臾后,侃侃而论:"这里傍水视镜,风水吉祥,将出三千翰林!"语毕惊人,哇,三千翰林,这庞大的定论令人瞠目结舌。翰林学士,是古时候有学问的人最高行政级别了。高级学问家,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文化部官员了吧?对我们远古的东夷部落的定义里,有海贼强盗的成分。这地若能出三千翰林,岂不是颠覆此说,还了我们清流之名。是"梓潼神”文曲星的辅佑青睐?玄学文化博今通古,上古祖先很早就把它用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易经》对风水数术命理的推测实属道家弟子所持的法宝。文曲星属水星,他拥有无边的才华和"风流",反观被文曲星点中的才俊们,还真都具有这天性,呵呵,武士和商人相对来说重利傍权,桃花思想比较含蓄。再说这道士夸了海口后,感觉有点吹大,思忖片刻,索性带上众人绕村一圈,结果垂头丧脸,拂袖而去,去时又甩下一句:"这地有异处,三千翰将变成三千戏子。"老道走了,预言留下了。长长久久的历史,的确,三千翰林没有出现,三千戏子出现了。因为,海东屯是青岛老即墨地方戏“柳腔”的发源地。从民国至现在,从海东屯第一批"戏母子"计算,周围方圆乡镇街道包括红岛、锦红滩、河套、城阳等八十多个自然村落里,传承的柳腔、茂腔的弟子们数量加起来,应该有三千了。三千戏子之说还真不假。
海东屯的柳腔作为青岛主打地方曲艺,从粗糙到细致有一百年的发展史。柳腔、茂腔同属一门,从民国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靡青岛大崂山县下设的各乡镇自然村。据说清朝乾隆年间,山东西境多处闹饥荒,邹平、莒县一带为严重,一名叫周姑子的流浪女在海东屯沿街说唱乞讨,她唱的凄婉悲凉,歌声深深打动了人们,当地人慷慨施舍,周姑子活了下来,她卖唱的歌也传唱开来,开始叫"溜腔",叫起来不雅,遂改为"柳腔",唱词用的全是城阳西四社方言俗语的庄户话,内容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调子如泣如诉,传说里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齐长城就是这种哭亲人调,憾天地、泣鬼神啊!"柳腔"适合中老年妇女唱,叫"大妈腔",这种哭腔戏被当地红白喜丧事派上了用场,小时后的记忆里,若碰上谁家有人去世了,邻居大妈婶婶都赶去帮忙,她们一字排开,抑扬顿挫开始哭嚎嚎,我懵懵懂懂立在母亲身边,听得好有趣,我从小就有疑问,为什么要这么南腔北调的哭呢?她们就是用"柳腔"一把鼻涕一把泪在哭灵,哭得很有仪式感。年轻的姑娘和小媳妇不会哭,她们是一方面害羞,一方面没有柳腔功底。俺至今也不会哭,这柳腔式哭嚎嚎估计也会失传了。"拉大锯、割大槐、姥姥门口扎戏台,不用搬,自己来…,"垒土台或木台唱大戏"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盼望和快乐,长大了才晓的,这柳腔是从上马街道海东屯起源的,小时候,为了听戏,搬个小凳子整天整天排队只为占个好地角,坐在人群里等啊,盼啊,当来自海东屯和茂家庄的柳腔演出队被拖拉机载着一进村口,大家甭提多激动人心了。有个扮相俊美的花旦叫毛秀美,唱功和扮功都让观众喜欢,因乳名叫毛兰嫚,十村八滩,只要听到毛兰嫚来了,天呢,粉丝全齐了,她的名气不亚于当今影视那些小网红。她长相美,戏路广,花旦、老旦、青衣和大生等都能唱,她是台柱子,是父母辈那代人的偶象。《秦香莲》《打金枝》《十八相送》《宝莲灯》《王汉喜借年》《罗衫记》《小姑贤》等等,感谢我们青岛即墨柳腔(老即墨包括城阳)巡回演出队,从童年时代将这些戏名和故事一并留在了记忆中,伴着我们长大。茂腔经典曲目《观灯》,更是把正月十五唱成了心中永远的“乡愁",她唱出了故乡一溜烟那排最美的灯火,亮在年年岁岁回家的村口。

翰林和戏子,两个概念,一个人生。哪一路人生不是人生如戏?柳腔盛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赋予了"戏子"新称谓、新内涵,在五六十年代他们同样是不计报酬受人尊重的劳动者。"三千翰林变三千戏子",让我们深深记住了家乡上马桃源河畔这个风景如画名字叫海东屯的地方。
2019.9.1(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