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导致近几年民间借贷板块异军突起,各行各业均充斥候民间借贷的身影。地产、商贸、加工、服务、运输,医疗保健、能源、教育等等,各个领域都能到看民间借贷的存在,民间借贷融资门槛低,快捷简便容易实现,从表面看能对小微经济能起个渡关搭桥作用,但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已超越多种行业正常利润,从长期看它其实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其对小微经济的伤害无法估算。
现象:民间借贷问题不少
民间借贷的收益高过健康经济正常运行收益,目前法院支持24%(俗称二分)利息收入,这个利息收入显然是个巨大的蛋糕,法律层面支持24%利息收入,表示着民间借贷的债权人不参与经营管理,不承担房租,工人工资、折旧、不承担税务支出等运营费用,仅凭简单借贷便可带走承债人年经营活动净利润的24%,这个简单的资本借贷过程收益过高,况且这部分高额利息收入均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范围之外,放贷人的高额所得均不报税,民间借贷存在涉嫌漏税,应当对这种坐地收租式放贷行为加以立法规范,杜绝民间借贷的逃漏税行为发生。
民间借贷蕴含利润过大,促使很多实体经济业主都纷纷转为职业放贷人,瞄准这块高额收入,依托法律而大量涌入,放贷者不把控风险,把风险把控的责任转嫁与法律层面,由于放贷收入高于其他经济收入,参与放贷越来越多,以放贷为职业,由此过着放贷,收息,索债,诉讼的循环运作,民间放贷行为其表面看是为经济发展注入社会资本,但仔细分析民间借贷行为,已达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之结果,大量的民间借贷引发大量的经济案件发生,形成大量社会风险,并将该风险甩锅于法院,给法院带去巨大办案压力,把包袱甩锅于失信人员惩戒网,进而激化社会矛盾。据统计全国法院目前所侦办的民事案件90%以上为民间借贷,社会失信被惩戒人员达6600万之多,且该数字还在持续上升,这个比例结构不正常,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已严重凸出,对社会稳定已构成了威胁,民间借贷过热对健康经济冲击过大,因此民间借贷迫切亟待规范与降温。
影响:民间借贷弄乱小微经济
民间借贷活跃的根源为司法层面保护放贷人年24%的利息收入,这个24%的利息收入远高于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这样的利息收入也远高于众多民营经济的营收增速,很多民营小微经济无力负担这样的高额支出,但因困于资金周转,而不得不依附于民间借贷,借了民间借贷以后又担负不起年24%的利息支出,从而陷入民间借贷的资金漩涡,最终因无力承担高额利息而导致出现经营亏损、关停、被诉、跑路,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另从小微经济运行成本方面看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其对小微经济的发展不是资助而是饮鸩止渴。借贷的高利率行为严重伤害了小微经济的健康发展,应降调法律保护民间借贷的利息基数,让小微经济获得可以承受的健康融资成本。
民间借贷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仔细分析涉足民间借贷的小微经济体的经营成果,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民间借贷实际上是个负债漩涡,一旦经营者陷入进去就很难出来,当前法律层面支持民间借贷利息24%的诉求,这个年24%的利息对小微经济实体经营者来说不是一般的高,他们是无力承担的,实践证实,涉足民间借贷可以加速小微经济体的破产关停。
民间借贷对自然人的影响。从笔者所在地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普遍的工资收入在月2000-3000元,这个收入基数其四年涨幅约为1-2%,而民间借贷按24%利息计算其四年即将涨一番,现实中哪个行业,哪个部门的工资四年涨幅能翻一番?估计没有没有一个,那么再试算一下,在这样工资收入下,假如债务人在购房,婚嫁,疾病等突发情况下不得不依靠于民间借贷渡关,但以借贷100000万元的民间借贷资金为例,债务人就会因此陷入高额的负债漩涡危机。借期稍长将可导致债务人走上无力承担,面临失信,被诉,跑路等危机,进而引发大量不安定的社会问题产生。
对策:从法律层面降温民间借贷
种种数据表明民间借贷对健康经济的杀伤不可估算,急需规范与降温,要理性面对民间借贷,规范民间借贷投资行为,要区分民间借贷与职业放贷得不同本质,限制职业放贷的暴利,促民间借贷以健康形式参与经济活动,正确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法院支持民间借贷利息24%远高于国家经济增速,由此产生的失信,诉讼,跑路及执行难等问题凸显,其危害程度呈隐性长久发作,波及面之广,产生问题之久远,对社会危害之大远不是当期所看到的表象,民间借贷问题需引起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迅速从法律层面降温,从法律层面调低民间借贷利息收入,收入比靠银行逾期利息执行,促小微经济体长期健康发展,谨防民间借贷成为健康经济的搅屎棍,跑路的始作俑者。(中国农业银行洛宁支行:赵荣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