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十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当时民国省政府迁入丽水云和,而省民政厅主任祕书陈佑华是宣平县保华乡华塘村人,他建议民政厅搬迁到该乡与金村(现称金湖源村)相距近一华里的清修寺。清修寺始建于东晋太和年间,分前后两大殿,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有的“大雄宝殿”建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民国初年,松阳雪亮和尚到此寺,香火一时鼎盛,后渐衰败。1939年春,省民政厅长阮毅成在陈佑华的陪同下,专程到清修寺察看,当场决定由陈佑华的之弟陈佑芝(华塘村民)负责施工建造房屋。将清修寺右侧3亩田地选为建房处,施工包头是东阳人。建房10栋,平房8栋,楼房2栋。1940年夏,阮毅成、陈佑华率省民政厅全部人马入驻清修寺。随同迁来的还有省保安第四大队三个中队,计有360多人,除第二中队驻清修寺内外,第一、三中队分驻在金村的邹家祠堂和刘家祠堂。

1942年日军发动“浙赣战役”,金华、武义等县先后沦陷。省民政厅长阮毅成等高级官员在一天深夜,悄悄逃离清修寺,撤到云和县和省政府一起。其余办事人员和省保安第四大队还留在清修寺。
然而据蔡一鸣回忆录中记载:“1942年金华沦陷,第四行政专署撤退到宣平县的后汤村。”后汤村即今武义县新宅镇辖村,该村东西两侧均为海拔700到800多米的大山,南边是海拔
1069米的大章山,北边是海拔500到600米的低山。村落置于深山沟内,地形十分隐蔽。蔡一鸣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尚控制有两个保安中队。第一中队长蒋之道,第二中队长胡远雄。后来被国军三十师的叛兵,自称淞沪游击队的包围,被迫缴械。蒋之道率部逃避上山,尚能保全实力。胡远雄中队被全部解决。后第四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李楚狂把第二中队全部武器向省方报了损失。”不久李楚狂率队从后汤西进至清修寺。而蔡一鸣也已经奉命赴武义岭上任县长,同时兼任第四行政专署保安副司令。由此,蔡一鸣不得不经常从岭上乡到清修寺履职,或商讨军国大事。
《香白诗存》中,蔡一鸣有两首诗写到清修寺,其中一首是《怀友人清修寺》,诗中写道:“霜天冷月清修寺,半载棲迟独忆君。山作围屏当读画,客来寒夜尚论文。心怀故国行千里,志决驱胡领一军。凄绝梅开双柏轩(金华双柏轩已经陷敌,现正梅开,思之欲绝),岂徒垂涕感离群。”诗中所敘“友人”,是谁,无考。双柏轩是蔡一鸣率保安队时,在金华住过的一幢别墅,现金华市城区尚有一条“双柏”路,具体轩址已无考。诗中“半载棲迟独忆君”句,可能蔡一鸣在清修寺住过一段时间,而至今在寺对面临溪的山崖上刻有当年的题字:“水玉通禅”、“水木清华”等。诗中的“霜天冷月清修寺”句,讲的大约进驻清修寺时的冬天,也可能是1942年底。
另一首诗是《清修寺冒雨归》:“古寺一与别,侵晨雨未收。风狂花满径,雾重树低头。寂寞春谁主,潺湲水自流。江山如锦绣,何日补金瓯。”可见蔡一鸣来往清修寺是一种常态工作,虽春雨绵绵,他依然时时记住祖国的大好河山,何时能收复而“补金瓯”。
2019.8.30.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