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关爱变打扰
严新权
我们当家长的常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孩子的长大,亲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到了不好调和的程度。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有孩子方面的,比如,不用功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懂礼貌、胡乱花钱、迷恋网吧等,家长作为监护人当然有纠正他的必要,但孩子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会感觉被批评、被管束不自在,就要本能地排斥家长;而家长方面也不是一点责任没有,有的是家长的品行不被孩子认可,而普遍的则是家长在关心孩子时,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让孩子接受不了,我们有很多家长喜欢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社交、健康、安全、经济活动时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推理、忧虑翻来覆去地告诉孩子,孩子听得腻腻歪歪;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本该在孩子知错、认错、改错之后不要旧事重提,本该在孩子需要家长帮助分析原因和进行精神安慰、指导的时候,或孩子需要家长给一个独处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让他自我剖析、自我醒悟、自我消化的时候,家长能够自觉地给他(她)一个满足而别再讨人嫌地唠唠叨叨,可我们的一些家长,常常无视孩子的感受和正当需求,总是惯用爱的名义、以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拿强加于人的作风,对孩子万般嘱咐,或者施以无休止的数落、讽刺;还有的家长总是以为:我是你的监护人,我无论怎样询问你、质疑你,无论怎样干涉你和决定你什么,都是必须的,你应该绝对服从,这些家长在不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违背孩子意愿,随意插手、安排孩子的事情,或直接代办孩子的某些事务,比如根据自己的好恶给孩子选择衣服的颜色和款式,没有商量余地的给孩子报舞蹈、钢琴、书法、绘画、奥数、写作等课外辅导班,逼迫孩子学习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让他苦恼的课程;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和异性同学交往,担心早恋而影响学习,就千方百计地暗中求证……
家长把不必要和不正确的爱强加给孩子,把对孩子的关心变成了对孩子的打扰,甚至给孩子帮了倒忙,使孩子因为得不到自由而感觉压抑,因为得不到锻炼而缺少生活的积累,因为家长的“循环播放”同一声音而情绪烦躁。当打扰多次出现而且超出了孩子忍耐的负荷,孩子就会对家长有反感,轻者,因为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就对这种打扰不予计较,但他也不会改变什么;重者,就会对家长不留情面地当即反驳,让家长颜面扫地、伤心后悔。
孩子在儿童阶段,基本上还能对家长的安排、指示言听计从,但到了青少年时期,独立能力和意识增强,摆脱家长束缚的愿望也随之愈加强烈,他们不喜欢家长再对他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颐指气使、吆五喝六,家长越自以为是、越不注意爱的方式,就越容易制造亲子之间的不和谐,所以,家长因为关爱孩子而被孩子抢白顶撞而觉得冤枉无辜时、家长埋怨孩子不懂好孬油盐不进时,还不如花费点时间对自己爱孩子时使用的那种“打扰模式”进行反思。
真正的爱里面,有观察、有冷静、有分寸、有尊重;真正的爱,不是狂风骤雨和烈日炎炎,而是和风细雨、是甘露、是清凉;是雪中送炭,是体贴、是温暖!
真正的爱,要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