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者至远,不舍者至满
文/石岩磊
前几天,“往事(敏儿)”老师提醒我说:你朗读时,如果节奏再放缓些、尾字再读得圆润些,效果会更好!我反复试了试,感觉的确有成效,由于语速慢了,每个字都得口齿利落,而且语调自然而然地有了起伏感;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要是能发音饱满,就需要合理安排气息,确保气势如虹连贯自然。
欣喜之余,我觉得她的话用到其它事情上也应该是一样的。人们常说“慢工出细活”,大概是因为当不急于求成时,我们便可以更加专注和用心,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即可避免绕圈子走弯路。而注重前后的一致性,则会令我们多些耐心与韧劲,防止虎头蛇尾不能善终的弊端出现。我不由得联想起妇科大夫出身的作家冯唐说的一段话。
他参加了一档美食综艺节目,在回答主持人关于对跨界的看法时,指着正心无旁骛认真制作菜肴的谢霆锋说:“就凭霆锋专心致志做菜的劲头,假如他去当医生,一定会是个好大夫。你只要把一行钻透了,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和精气神儿便保证你干一行成一行。”冯唐的观念就像手术刀一般精准犀利,准确无误地剖析出潜行于360行中的深刻道理。
大道至简,简至融通,朗诵需要关注快慢急缓,需要留意有始有终,或可理解为:不急者至远,不舍者至满。磨刀不误砍柴工,迫不及待往往只会仓促上路,要么是忘记带盘缠,要么是把手机落家里,等回头万事齐备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大半天。而仅凭一时兴起干事的人,常常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顺风顺水时春风得意,遇到挫折时就会打退堂鼓,因此难于成大事。
心静不吃热豆腐,明白了操之过急会导致事倍功半的危害,我们就可免于在急功近利中乱了方寸,始终有条不紊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每走一步都四平八稳少有闪失。心恒不羡他人功,笃定了信念便会埋头苦干,不去理会别人的好恶,不在乎周围人的评头论足,只是凝神于自己的目标,最终会圆满收官。
不急与不舍合二为一就是平常心,当习惯成自然时,良好的心态即能转化为潜移默化的习性,便是冯唐所谓的精气神儿,万事也就不难了。我在感谢“往事(敏儿)”老师建议的同时,也为自己生发出的体悟深感欣慰,让虚心成为习惯并能融会贯通,以一种平和的心境接受鼓励与指教,或许这比读好几篇文章更有意义吧。
2019.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