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十一)
蔡一鸣在岭上工作时,常受到当时地方豪绅和国民党的牵制,尤其是“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何如圭与我一向不合作,他就是我的死对头”。
他回忆道:“我在武义共二年九个月,而当时县长所谓的法定兼职,如国民兵团团长、田粮处长、军民合作站主任、县训练所所长、义勇总队总队长、省训练团毕业学员指导员、县公款公产会主任等,共有10多个职务之多,名目繁多,有的也记忆不起来了。另又兼三青团筹备处主任、青年服务队指导员、县立简易师范校长。且地临前线,敌人不时出动扫荡,要及时应对;军队过境要办理兵差;上级机关派员来视察要招待;日常只够参加各项会议和接见各方面人士;晚上批阅公文,实已感异常忙碌。面对各部门的工作,只有实施分层负责制度,交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在各干部中真能忠诚老实而有能力的就很少。欲想向别地邀聘,又因为是沦陷区待遇低,胆小和负担重的都不肯来。因此,如主任祕书宗福芝(专暑来的),秘书俞雄胜(本地人),科长毕政华(专署来的),叶蓁、王申怀(本地人),叶小兀、宣秦林(提升起来的),还有刘资富、夏清泉等,对于处理公事尚能应付得了。然而官僚主义作风,统治阶级思想,贪污和欺压人民的事件,就不免常有发生,而使我有难于掌控之痛苦。加上何如圭一些人的干涉,凡有措施,动辄被牵制。当时驻在武义的军队,在西乡有79师的部队,在东乡有21师的部队,要经常供应付食品外,79师师部驻宣平,21师师部驻缙云,也要各县分别负责。因此,发动各乡镇人民养猪,养鸡及多种蔬菜,并要各乡镇经常控制民伕以应付过境部队兵差之用等,自己兼任军民合作站主任,工作不做又不好,只怕得罪了军队,而且给百姓带来痛苦。同时我身体时常多病,因此向上辞过三次职,到1945年2月才得照准。”
1945年的初春,蔡一鸣准备离职回故里,他想起近三年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怀着依恋的心情,作了《岭上吟》五言律4首诗。诗中他感叹道:“岭上寂寞居,春风来献岁。虽云岁序更,却恐流光逝。”诗中又流露出他对时局的关心和自责的心情:“无限感慨事,积郁在胸次。破碎此河山,何能言化治。守土我应惭,教战谋迁地。其奈多病身,诸凡不称意。三年政有成,才疏负初志。占住泉石胜,颇具招隐思。谁识山居人,却是风尘吏。碌碌苦经营,岂复为名利。”最后蔡一鸣在诗中对抗战胜利充满了信心:“众志可成城,决胜在真理。三户能亡秦,事跡昭册史。”所谓“三户能亡秦”,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意思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只要团结一致也能成功。所谓楚国三氏,是指昭氏,屈氏,景氏。蔡一鸣借此典故,寄希望抗战必定会胜利,而且这个胜利永远会记载在史册中。
同年所作的《山中阻雪》诗,也表达了蔡一鸣将离别岭上的怀愁思想。
2019.8.28.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