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在心脑根在血 气血充盈病自灭
血液决定生死: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无疑都摆脱不了一个字:”血“。血液只占身体重量的7%~8%,对于身体重量而言,它不足轻重,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而言,却是一两值千金,决定着我们的生和死。真正营养骨髓的是五脏,尤其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而肾和脾胃要想功能正常,也离不开心、肝、肺等脏器的配合,因此,对于后天的”造血“基地——骨髓而言,养护好心、肝、脾、胃、肾五脏室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系统”养血疗法“的实质。

好血胜良药 护心又养脑
血液为什么这么重要?血液到底能为我们的身体做些什么?其实,血液的功能很多,而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送“,为身体输送营养;二是”排“,排出各种代谢垃圾。
血液最多占人体重量的8%,但人体所有器官100%的功能都需要血液来养护,试想,如果血液不是任劳任怨地帮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养料、排除垃圾,一旦血液罢工,那人体各个器官就会变成“沙漠里的生物”——等着渴死、饿死。血液会竭尽全力帮助你维持生命运转。无论多累、多苦,都会帮助你运来营养,运走垃圾,就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一个劲往前走。而当它累的时候,它也会放慢脚步,当它的脚步开始放慢的时候,就是告诉你该警惕了,血液已经黏稠了,血液“生病”了,是时候警惕“三高”了。
血液第一个“职称”:运输大队长、邮递员

《黄帝内经》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意思是说,人体在分娩之前,是靠肾来活着,但一旦出生,要靠脾胃分化、吸收食物的精髓,才能保证营养。
但是,脾胃再厉害,只会生产营养,却没有能力运输营养,此时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物流公司“,就像现代的企业,分工极其明确,有的专门负责生产,有的专门承担运输。”血液“第一重功能就是运输,而在血液这个队伍里,真正负责运输营养到各个组织的是血红蛋白,氧气和养分一旦经过脾胃分化,经过肠道吸收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血红蛋白就会自动去运输。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就是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被中焦的脾胃分化、吸收成为营养,进入血管变成”红色“,这就是”血液“。有了血液的营养运输,我们才能活着。
人活一腔血,血液是健康立命的根本。现在生活条件好,我们讲究饮食,讲究净化血液,目的无非就是让血液像邮递员一样更好的把养分及时运输到位;我们讲究运动,也无非是让血液健康运行,流的更加顺畅,更多地输送营养,因此,把学业称为运输大队长或者邮递员一点都不过分。
血液的第二个“职称“:垃圾清扫车
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教授这样形容血液:“血液是个闲不住的家伙,在输送营养的同时,看谁家门口有垃圾了,就顺手给清扫了......“
一些人把王鹤滨教授的话加以发展,这样形容:血液出门的时候,开的是食物运送车,回来的时候开的是垃圾清扫车,是个典型的“劳动模范“,一人双职,但是却从不要双份报酬。
因此,血液为身体运送营养只是其一,它还要为身体运走代谢垃圾,从心脏出发的时候,运送的是营养,这个时候的血液是鲜红的,叫作动脉血。而从身体各处回到心脏的时候,运走的是身体各处正常代谢的垃圾,这个时候的血液是暗红色的,叫作静脉血。
《难经·二是二难》中将血液的作用概括为“血主濡之“,即血液是养护身体的源头,一旦血液的垃圾清扫工作因为血液黏稠而弱化,那么,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闻的功能都会减弱,甚至失去,人体就会头晕眼花、耳聋耳鸣·····实质上就是”气血亏虚“的集中表现。
因此,人体的心脏就像一台水泵,血管就像管道,而大脑等身体器官就像田地,需要血液来浇灌、养护,一旦血液黏稠(中医也称“淤血“),就会造成心脑血管因为垃圾成堆而发病,只有从源头出发,调五脏、养气血,让血液尽早恢复健康,才能根治心脑血管病。

血液清净、可除万病
咖啡灌肠(Coffee Enema)的方法与一般灌肠大同小异,都能清肠、排宿便,不过使用的灌肠液是有机咖啡和洋甘菊。
早在两千年前,欧洲的古书中已有咖啡灌肠的记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麻醉剂,咖啡灌肠因为有止痛的效果,曾被德军在开刀时用来减轻病患的痛苦。后来德国有两位医学院的教授,经过无数次的咖啡灌肠试验,发现不仅能清肠、止痛,还有促进肝脏排毒的效果,进而奠定了咖啡灌肠的医疗背景。1981年,华登堡医师以科学证明咖啡含有的成分,可帮助酵素分解血液中的毒素,使得有数十年传统的咖啡灌肠法的效用重新受到肯定。
咖啡灌肠:不是洗肠子,而是清洗血液和肝脏!
咖啡灌肠不同于一般灌肠的概念,医院灌肠是为了通便洗肠,而加入咖啡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呢,通便洗肠只是顺带的哦!
简单的说:咖啡灌肠主要是利用肠道这个入口,通过肝门静脉吸收咖啡里面的有效成分,促进肝脏排毒,达到清理血液毒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