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光云影话读书
文/盛秀丽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这段文字,摘录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一代学者的足迹,从边远的塞北大漠走到人口密集重镇上海,从宽广的大陆走向淼淼南洋,五千年的风,吹拂起黄河长江的浪涛,在一座座宗氏祠堂里,终于凝铸成这黄皮肤黑眼睛的文化灵魂。
这真的是一次中国文人的苦旅,除了作者身体的艰难跋涉,更有读者阅读时充塞于胸,读不了几行就不得不放下,刚放下却又急急拿起,仿佛心中总缺少了点什么的想望而最终换来的心灵冲击。读这样的书,恰如作者在描述莫高窟时所说,我们不是在读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在看活了一千年的、血脉畅通的壮阔生命。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一本书刚刚读完最后一页就急着翻回来从头再读,让生命的律动在书籍的字里行间无限延伸。
记得在读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的时候,因为太投入,直看得眼睛被手机屏幕刺的什么也看不见,在直挺挺向后仰倒的一刹那,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我死了,世上还有这么多没看完的好书怎么办?
经典需要一读再读,十年,二十年,当我重走《边城》,静坐《茶馆》,看窗外《春》色怡人,如同和一位多年前的老友临期重逢,相知相契,相互温暖,“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意愿在书中得以完美实现。
恕我愚钝,我阅读的范围基本限于国内,那些借助他人之手翻译过来的《飘》、《老人与海》只能带来一时的激动,文化背景的分割加上理解力的限制,享誉世界的莎士比亚在我却不甚了了。我沉浸在《京华烟云》的里,品《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啃晦涩的《鲁迅散文全集》,我听到了《关雎》的歌声,看孔子的车轮在大地上碾过,李白杜甫在围炉夜话,鼻间弥漫着东坡肉的醇香。《红楼梦》的情,《水浒传》的义,《三国演义》的谋加上《西游记》的心,都在时光的交错中纷至沓来,终于有一天,我读到了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至此,心神俱明。
作者简介:盛秀丽 女 1971年7月生于河南平顶山。现为郑煤集团职工,故乡的山水给了我聪俊和灵秀,火热的生活促使我一次次运笔成文,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郑州矿工报》上,相信写一个字有写一个字的欢喜。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