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方山在1941年就曾被设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方山人民公社、方山钢铁人民公社,1985年改方山镇至今。方山是黄帝时方雷氏封邑之地,为海内外方、雷、邝姓氏发源地。战争时期,这里还发生了奇袭方山寨等战事。20世纪60年代大炼钢铁时期,禹县成立方山钢铁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炼铁高潮。至今,这里还存有多处铁炉、烟囱、宿舍等遗址。

中州古镇,历史厚重
禹州市方山镇镇区向西去的路口竖立着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为四柱一开间飞檐歇山顶,三层红瓦挑檐,顶上筒瓦滴水,斗拱承托屋面,屋脊上有鸱尾和脊兽,层层叠叠向外伸展,显得古色古香。金色的“方山古镇”四个大字下方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州古镇,方氏故里”几个鎏金大字,颇有历史厚重感。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黄帝时封方雷氏于方山,建立方雷国,其子孙有一支以方为姓。据考证,禹州市方山镇就是该书记载中的方山,为海内外方姓的发源地,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州古镇,方氏故里’。
方山镇地处禹州市西部山区,距禹州市区30公里,东邻顺店镇,西南同鸠山镇、文殊镇相连,北与花石镇和登封市接壤。这里有大小山头106座,方山位于群山中心,涌泉河、潘家河贯穿全境,纸坊水库、杏山坡水库也位于此地。
20世纪90年代,香港“地产大亨”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先生致信中央统战部,查找全国26个方山,最后认定禹州方山就是方氏祖根。于是,2001年9月26日,方润华携家人到方山镇认祖归宗,在方山寨立碑,出资兴建“饮水思源,爱国爱乡,振兴中华,精城团结,发扬祖德,溯源光辉”过街排坊,以及方山镇润良职业培训中心。

方山古寨今犹在
说到山寨,总会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中演绎的地名。在方山最高的山顶上,至今还有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山寨,那就是方山寨。方山寨作为方山镇主要标志之一,不仅风景秀美,还是雷、方、邝等姓氏发源地,山寨上还有朱太尉墓。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其在方山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穿过方山寨的古牌坊,就到了方山山顶。由红石垒成的寨门坐西朝东,寨门两侧挂有“破掳丹心昭日月,抗日碧血壮山河”的门联。方山寨拱形的寨门高五六米,门的正上方悬挂有“方山寨”3个鎏金大字。寨门深七八米,内留有垛口,在红石内镶嵌的一块青石上,显示着建寨的年月。再往里走,正北是一排的窑洞,外面立有多尊持枪、拿刀的方山抗日英豪群塑像,不远处还有张才千和皮定均的站姿塑像。
“现在,这里经过重新装饰,成了我们镇的红色教育基地。”方山村党支部书记程金岭说。在寨内,还有数米深的大水窖,以及黑暗的水牢、营房、水井。“历史上,方山寨被当地的地主占有,一旦有匪患时,他们就搬进山寨,而老百姓只能躲在寨墙外的二道寨墙里。”程金岭说。
资料显示,方山寨建于明清时期,寨内有寨,寨外有墙, “大清戊丰庚戊年重修”。方山寨占地三四百亩,由红石砌成的寨墙高约10米,宽约6米,周围另建有报警墙,寨墙四周设有10个炮楼,有7个炮台。
方山寨山高险峻,易守难攻,战乱时期,人们都到山寨避难,常住户不足百家,形成三条街道,外套一小寨,内驻扎伪保公所。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少尉德田一郎围剿禹西抗日根据地的司令部也设在寨内。

小山村名人辈出
在方山寨以西,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因为它坐落在山凹中,且姓艾的人多,得名艾窝村。该村虽然处于山窝之中,却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
村口一棵400多年树龄的古桑树下,妇女、小孩儿在树下乘凉。古桑树边还有一口用石头垒砌的泉水井,至今已有200多年。“原来,山上的水多,井里的水也多,后来缺水后,井就干枯了。”艾窝村党支部书记荀彦朝说。
荀彦朝说,他们村由大艾窝、小艾窝、东坡岭和荀家门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720人。据传,450多年前,山西来的一位老人在这里落户。当时,这里是一片沼泽,处于山窝间,生存条件恶劣,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竟然把一个小山村变成了人才辈出的宝地。
其中,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的艾福林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高阳、胶东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东野战军110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莱阳、济南、淮海、厦门等战役。 1955年,艾福林被授予上校军衔,1966年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其子艾虎生,子承父业,在2012年升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中共第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前两年,已经从部队退休的艾虎生回到村里,见了自己的亲人,看了自家的老院。”荀彦朝说。
另外,今年77岁的村民艾占魁说,他的父亲艾谦1925年生,1945年加入第四支队军政干校,中共党员,后任玩花台区副区长,同年 7月28日凌晨被捕,8月1日反动派枪杀于县城西关,时年21岁,被评为烈士。曾在解放战争时期任河南省孤儿院院长、禹县县长的艾伯良也是艾窝人。
在新时期,艾窝人继承了祖辈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艾占魁的儿子艾明要在参加工作后靠勤奋苦学,考上北京大学,如今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统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8月,方山镇艾窝村被列为河南省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朱太尉墓
据朱太尉墓前清道光年间立碑记载:朱太尉姓朱名猛,方山人。相传,前朝边关贼兵入侵,朱猛被征,助战塞外,大破贼兵,收复边关有功,被朝廷封赠为太尉,因他姓朱,方山一带人称他为朱太尉,他为民除害,享有崇高的威望,世人敬仰,他生前遗言:“死后埋在方山寨内。” 朱太尉死后,乡民们遵其遗言,抬至洪庙,夜深歇息自餐,餐后棺不见,众民诧异,后发现寨内墓已埋好,占地亩大,四周栽有松柏,现有松柏百十棵、老松柏二棵。从此,方山一代乡民将朱太尉视为神灵供俸。2001年,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在方山寨朱太尉墓前新建朱太尉庙,以示纪念,相传后人。
方山镇旅游开发名胜古迹目录
方山村古迹:九庙一阁一亭:土地庙、杨树庙、东菩萨庙、西菩萨庙、九龙庙、中王庙、孔夫子庙、姑奶奶庙、老奶奶庙,文章阁歇马亭
方山寨古迹:睡佛、石椅、石床、太尉墓、红庙、山神庙、防身路、神仙洞、老鸹窖
方山三宝:水菠萁、响潭、陈碾
方山各村古迹:老槐树、接官亭、北隐寺、三官洞、倒碑、上寺、下寺(龙潭寺)、将军石、迎水阁(逢水阁)、五龙山、好儿山、墓群、上水石基地、神仙洞、汉白玉佛爷像、三古垌、滴水潭、郡王沟、一线天、石匣沟、琉璃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