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
文/桂清扬
春夏秋冬
我对秋情有独钟
写秋诗,不能缺席瓦尔登湖秋色
索罗在某一秋日
离开了他的“神之水滴”
我走进秋日,惊落几枚诗的红叶
品味秋水诗刊,咀嚼生命的得与失
谁说无菊不成秋,无蟹不成秋
有金果,即秋日
有生命的轮回,即是秋日
愁,心上的秋
不是秋天也有愁
——当北极熊将成为传说
顺流逆流,都在秋色里
幸福辛苦,都在秋光里
春让我心动一时,秋让我心动一世
复制不了父辈的诗心
却可以呼吸他们吞吐过的春夏秋冬
我匍匐在诗的金库
唯有桂花香暗自涌动
【风平赏读】
古今写秋的诗歌可谓汗牛充栋,多喜春悲秋,可谓无限愁思赋秋歌。有幸读到桂清扬教授的《秋歌》,不觉眼前一亮,诗人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以独到的眼光澄明的心光,传递给世界的是手有余香,是无尽的诗意。诗句简炼,内涵丰厚,情感饱满,神韵高远,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诗是一种信仰,是精神人格的表达,人的高度就是诗的高度。”!诗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化素养、思想境界、审美情趣,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无疑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引领我们产生向上的冲动。
诗歌开篇点题:春夏秋冬/我对秋情有独钟,诗句指向分明,诗意精神内核坚实,特有的简洁、明确、笃定!秋象征深永无极,彰显出一种豁达,一种沉稳,一种智者的圆融通达!诗人钟情于秋,写秋诗……,少不了瓦尔登湖的流淌明澈之美,淡雅而悠远。回归自我与自然,充实而澹泊。走进秋日……,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反照,那红叶红透山林,红透天际,红透诗人的心魂!“品味秋水诗刊”,这“秋水”亦指水亦指诗!红叶流霞,秋水如诗。秋之灿烂,秋之高洁,无限遐思,无限韵味,无限启迪。“咀嚼生命的得与失”,心澄明通透明白取舍,一切简单而淡然。“谁说无菊不成秋,无蟹不成秋/有金果,即秋日”,不去赏菊,不去尝蟹,获秋之果。看似寻常,在诗人不寻常的审美眼光中被赋予一种特有的诗歌韵味。“有生命的轮回,即是秋日”,这是极深的认知与感悟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诗人笔锋一转“愁,心上秋/不是秋天也有愁——当北极熊将成为传说”,诗人的语言中潜藏着一股令人身心震颤的力量!诗人以宏观的视野来审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诗感的敏锐度和诗思的独特性,是测量诗人高矮的尺子。诗人的品质,是由诗歌呈现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独立的艺术人格和品质,简单中蕴含无穷,清澈中彰显深邃。“顺流逆流……”、“幸福辛苦”,平淡而睿智的语言,隐含着思想锋芒与哲学思考,呈现着感性和理性的糅合,辩证思维谱写哲思诗语。“春让我心动一时/秋让我心动一世”,以对比句式与开篇照应,表达出对秋之深爱。激情与灵感自然流泻,呈现出原质的情感美和恒久的艺术魅力。“复制不了父辈的诗心/却可以呼吸他们吞吐过的春夏秋冬”,这样的诗句不仅是对诗人老爸的敬仰与怀念,更是对文脉的传承与创新!“我匍匐在诗的金库/唯有桂花香暗自涌动”!生命中有了诗歌才有了轻与重的分量,有了飞翔与散步的选择。“匍匐”表达出诗人对诗的虔诚和敬畏。清风入怀,涤荡喧嚣,拥抱诗情。“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犹如神来之笔,可谓画龙点睛。这样的结尾有着将诗意蓦然照亮、将境界突兀提升的艺术表达功效。
天地秋色,舒卷万状。桂教授的《秋歌》是具有体验深度、具有艺术本质与情感升华的结晶。静而不宣的光泽,更能令读者体会诗的质感。诗歌是生活的钻石,是精神的最佳养料。《秋歌》这秋之风度、秋之容颜、秋之气质直击读者灵魂深处的敏感地带。一个真正的诗人,对现实的深度关怀融进生命体验之中。桂教授人品、悟性、才情兼具,可谓诗中智者。其诗质的营建,诗域的拓展,显现大气、融通的气象。《秋歌》别有情怀能见度,赋予秋极其丰富的审美内涵,给人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以及思想的启悟。
【评论家简介】
赵风平,笔名风平,河北唐山人。
爱诗,写诗,读诗。与诗结缘,爱、写、读诗,情理皆由心发。
诗词作品散见各纸刊及网络。
现为【剑厚文化传媒】编委会首席诗评。【世界诗会·美国总社】编委首席诗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