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秋韵
文/ 李金河(洛阳)
孟秋时节的小浪底,静美,浪漫,风光绮旎,景色宜人。节令虽已过了立秋,但阳光依然炙热,阳光下的群山沟壑到处郁郁葱葱,让人舒心的满目绿翠使人心旷神怡、遐思悠悠。蓝天白云下,无拘无束的绿翠在山坡上,在沟壑间,在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树枝上、草丛中如影随形、自由自在地舒展着、释放着生命的本能,彰显出大自然丰盛富足的欣欣原色。

广袤的大地是公平的,同时又是吝啬的,或许,她看不惯绿翠的挥霍和铺张,悠忽间,绿翠的身影被戛然而止,仿佛是旅途小憩,葱茏的群山一下子收拢脚步驻足在母亲河畔,眼前顿时呈现出一泓清亮的水流,那是母亲河的倩影。昔日吼声如雷的母亲河此时因调水调沙静如淑女,给人以柔美的静感。碧波之上,一座气势宏伟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长虹卧波般横卧其间,哦,小浪底……

小浪底闻名遐迩,与母亲河相关相连。
母亲河,炎黄子孙的骄傲,华夏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她滔滔东流,九曲东归,养育了世世代代黄河儿女,缔造了源远流长、丰腴厚实的黄河文明。
六十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号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二十年前,黄河小浪底两岸隆隆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治理母亲河的序幕。
大河安澜,造福于民。经过中外科学工作者和数以万计治黄大军历经数年的不懈努力,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得以如期竣工。黄龙俯首,河清有日,昔日狂涛怒吼的黄河如今清流滚滚,碧波荡漾。
大河安澜,小浪底功不可没。这座震惊中外、闻名遐迩堪称世界之最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史上的奇迹,是黄河儿女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她静静地、静静地安卧在碧波清流之上,守护神一般守护着母亲河,庞大的坝体伟岸硕壮,褐红色的岩石密密排布、镶嵌其间,坝体内侧灰褐色的水渍线明晰可见,述说着母亲河盛水期、枯水期周期性水位变化。坝体上部,“小浪底”三个银白空心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似在向中外游客炫耀自己名因水贵、水为名荣的赫赫身价。

时令虽已初秋,绿色依然是最丰盛的秀餐。蓝天白云下的小浪底,除了安静的水面波澜不惊外,两岸青山依旧,滨河绿翠成荫,知了在树上无休无止地恬噪着。阳光是豪爽的,从不吝啬自己的奉献,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于是,烈日下的游客在饱享阳光的恩赐后,一个个大汗淋漓,又一个个心欢意畅。沿着小浪底景区修筑的台阶拾阶而下,沿途碰上三三两两的游客,一个个脸上写满疲倦和知足,如花似玉的孩童永远是开心并快乐着的,经历了远足跋涉,与疲倦擦身而过孩子们,天真的笑声依然甜脆响亮,蹦跶的脚步依然欢实有力。
透过绿树浓荫的枝叶远远望去,二里开外的地方腾起一片褐黄色的烟雾,时而翻滚,时而蒸腾,如龙虎斗,似蛟龙出,隐隐约约中伴有阵阵雷鸣般的响声,哦,小浪底调水调沙正在进行,看看去……

游览车在景区穿梭般奔驰,两侧芳草绿树一晃而过,画幅般在瞬间的记忆中留下永恒。涛声越来越近,如山呼海啸,似雷霆万钧……
掀过小浪底柔静的一页,泄流洞调水调沙场景可谓气势磅礴、天地恢宏。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震撼中顿生望而却步之畏惧。坝体中部,一白一黄两条飞龙自泄流洞呼啸着喷涌而出,白龙喷珠泄玉,黄龙挟泥裹沙,咆哮着、怒吼着腾空而起,又重重落下。原本平静安分的坝前消落塘此刻也跟着狂涛迭起,一排排浊浪翻卷着、疯狂着跌宕起伏,浑浊的河水涛声如雷、涡流回旋、险象环生。时而恶浪排空,时而浊流翻滚,其状也汹涌澎湃,其势也天地震惊,在那震耳欲聋、震撼人心的浊浪激流面前,让人感同身受的是生命的渺小和大自然的威力无穷。
啊!母亲河,这就是母亲河吗?母亲河在发怒,发怒的母亲河用本能为自己洗刷着屈辱的当年:花园口、黄泛区……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多少个无辜的生命丧身洪流……俱往矣,如今,为了历史不蹈覆辙,为了悲剧不复重演,母亲河用本能调水调沙,所以她发怒,发怒是为了儿女的福祉更加美好。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浪底秋韵是壮观的,壮观得如同足下波起浪涌的黄河水,滔滔东流,日夜不息;小浪底秋韵又是浪漫的,浪漫得如同眼前横跨河上的钢索桥,晃晃悠悠,如梦如幻。
归去来兮,诗化般的人生在知足常乐中演绎着生活的美好,画幅般的天地在绿色馈赠中妆扮出孟秋的靓丽。“两岸秋山无穷碧,一川清流有微澜”,啊,小浪底秋韵,静美,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