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瓜赋
一一读红衣欲弃贾会文女士《丝瓜情韵》诗后有感而赋
崔西明
夫丝瓜者,绿色藤蔓植物也。其籽黑漆,其仁白晰。春播一籽,受润则萌。破土而出,展蔓吐絮。善攀援,或附墙,或依篱,更喜棚架。其蔓若臂,可无限伸,似内有神力;其絮如钩,缠绕援物,十数匝紧紧扣之,虽有风吹雨打,不能使其略松,反助其扶摇升腾,若得仙助。依附篱墙,若披翠衣,为农家院镶玉裹绿而赐生气焉。其蔓若能上得棚架,则如撑华盖,垂蔓如条,吐絮若流苏,轻摇慢晃,若闻环佩之声。其花米黄,虽无争奇斗艳之姿,然亦儒雅娴淑,徐徐吐淡淡香,使人得大宁静。至初夏结瓜,其形颀长,模特身段,雕若翡翠,清爽怡人。诗人见之必诗曰,画家目之必涂抹。诗曰瓜瓞绵绵,画则丰收累累。即农家小儿亦会唱:青青我藤,缠绕我棚,纳我以凉,安我心房。至盛夏炎暑,于棚下置一石桌,几石杌,砌一壶绿茶,三五好朋围坐,或牌或弈。风来缕缕清凉,光筛点点花影。品茗语俗,其乐融融也矣!若夜幕低垂,星月凌空临下,瓜棚若冰丝幔帐。于其下闲话《山海经》,漫说《聊斋志异》。或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或鬼魅狐仙,化妖冶女子……感人处唏嘘不已,骇人处毛骨悚然,情动处激情澎湃。劳累之形,神疲之伤,生活艰难之忧,则尽搁置,可暂弃脑后,怡怡然而乐,陶陶然若处另一世界。其瓜可食,青脆切条,滑爽削片。素可清炒,荤可煮炖。倘若为羹,可配以肉丝鸡茸,或搭以银杏果仁,以增其味,以添其韵。然最美者,莫若农家丝瓜鸡蛋疙瘩汤。晚餐来一海碗,和胃清肠,润肺养脾,是安神养气去湿之大补汤也。丝瓜虽无紫藤之仙寿,亦无杨柳之劲挺,然可以柔克刚,以韧示强,盎然于天地之间,葳蕤于万物之中。虽一年一殇,然顺自然,应时尚,丝囊众籽,繁衍子孙。所谓众妙之门,独开蹊径,慧其所在,安其魂魄,静其所藏,扬其所长,得大欢喜。若老来得一如斯瓜棚,朝暮其下,泡一壶老干烘,捧半卷闲书,独享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神韵,涤烦除虑,颐养耄耋,忘乎所以。亦可与采菊东篱相埒而媲美者也!
己亥年七月二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崔西明,山东泰安人士。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
附红衣欲弃诗歌《丝瓜情韵》:

丝瓜情韵
文/红衣欲弃
北墙根
找一块闲散地
播下一粒种子
静待凉风细雨
立一根细杆
或拉一根纤绳
抑或一面凹凸不平的墙
长满柔刺的绿蔓慢慢爬起
努力向上
触摸蓝天呼吸欢畅
偶尔 你也调皮
母亲小心翼翼
用粗糙却温暖的手
把你轻轻扶起
嘴里念叨着
乖乖 爬上去 爬上去
高处有风有阳光
说来也神奇
蔬菜世界里
只有你不怕污浊
你最喜欢饱饮浓浓的肥皂水
来滋养苗条的腰身
和翡翠般的肢体
我常常走进你
不为你澄碧的绿意
不为你招引蜂蝶的黄灿灿的花朵
只因为你纤细蜷曲的须
七八岁娃娃的
多少想象
多少欢乐
多少愁苦
多少艰辛
都寄放在这里
一只小手牵引着思绪
在弯弯曲曲里盘旋流连
一双眼神在这神秘的弯弯绕绕里
渴盼停留一个世纪
用天真构筑虚幻
用虚幻描绘神奇
我看到风雨飘摇里
母亲就是一根细细的丝瓜须
望着前方的路
努力前行
跌倒爬起
又跌倒又爬起
妈妈轻拍我的脑门
醒醒,钻进丝瓜里去了
如梦初醒
对着妈妈笑容里的疲惫
摘一箩筐丝瓜
一起回家
2019.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