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原创 之三
我梦中的拖配厂
文/雨村人
拖配厂在农机大修厂期间,修理拖拉机和内燃机柴油机的时候,四邻八县的农民是来往不断,那时真的是工农结合的典范工厂。每天背着馍布袋的农民兄弟们开着拖拉机牵引着坏了的旧拖拉机。驾着毛驴车,小平车拉来的内燃机柴油机,把工厂大门挤的是水泄不通。

每天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家里总要来上一两个农村的远门亲戚,要不就是母亲在开拖拉机时的徒弟或同事,介绍农村来的修理机器的大叔大哥们。我们总吃不好饭,虽然人家来了只是喝碗开水就着馍馍干吃。可我们总不能自已吃着让人家看着。虽是简单的食堂买的菜和馒头,也要让让人家的,有的是坚决不吃,只是借着到家的机会,认为找个熟人会修理的快一些。
这些农村来的人诚实的很,有的就两句话:大姐能不能给你们领导说说呀,村里等着浇地呢。或是急着磨面的,粉碎饲料的。都是眼巴巴的急着用。那时电马达还不是在农村普级的。农民兄弟就等着这机器保一年的收成。想想农民那时还真的是急红了眼,才不顾脸面上你家找熟人的。现在想起来我还真的是狗眼看人低瞧不起他们。

不过也有的沾点亲带个故的,到了家里毫不可气地让吃就吃。全然不顾我们娘俩就买回一份菜两个馒头。常常是他们吃了我确饿了肚子。等他们走了后我只好吃他们留下的干馍馍。又干又硬的馒头吃的我直生气。把他们祖宗给骂了个千百回也没解气。以后我有了经验,母亲买了饭我们走回宿舍的时候,我就抓起馒头就着菜吃了起来,到了宿舍也吃的差不多快完了,管他天王老子什么亲戚都不顾了。我吃饱了才是主要的。有时是母亲的舅舅或是我的舅爷们。没办法了只好拐回去另买一份饭菜了。

母亲那时就是个普通工人,想一想厂里的其他师傅们的宿舍里每天挤来挤去的农民兄弟们,是何等的艰难困苦,为了早日修好的机车,他们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寻门路。这在现在来说叫走后门。可我觉的那时的走后门是无尚的高贵品质。和现在的为了找工作,孩子上学,甚至自己升官发财而走的后门是天上地下无可比的。我不得不在心里说:农民伟大,工人伟大,劳动人民最伟大。

那时的大修厂可是远近出了名的。工厂在一天天扩大,影响也在周围十八县传播着,不管到了那里只要一提大修厂的,无疑马上就提高了身份似的高贵起来。无怪晋南青年篮球队的一干队员在退役的时候集体选择了大修厂。这个球队的到来给工厂增加了巨大的精神能量。球队的名声也和大修厂捆绑在了一起。全运城的人看球赛都是奔着大修厂去的。那些成了名的队员们成了老百姓的口头语,什么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在百姓嘴里就神了起来。

其实他们的名字的确很少让人记的,他们有功于大修厂,在传播名气的无形资产上给大修厂带来了自信、勇气、团结、胜利的精神食粮。拖配厂忘不了这些无名英雄刘永安、焦成功、白福深、王永仁、蒋景安………等等那些我叫不出名的功臣们。这真是:昔日球场猛将个个神威叱咤风雲,今日拖配厂众球王不知隐居何方。
…………请看续集

2019年8月27日于北京三春诗社原创稿
手机13120347663微信(吕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