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九)
在《香白诗存》中,蔡一鸣先生大约在1945年初写了一首《柬何静斋丈》的诗,诗曰:“半壁河山收复迟,一官放手定归期。三年契阔多文字,此老送行可有诗?”从诗中可以看到,蔡一鸣准备辞行归里了,而何静斋先生却在挽留他。1990版《武义县志·大事记》中记载:“民国三十四年(1945)3月29日,日军密令拆卸金武铁路,于4月20日,将县境内路轨卸完运走。5月17日,凌晨1时,残留县城日军撤走。”从这个记载中,日军早在1945年春,开始准备撤出武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已经预感到战争可能要失败。而此时蔡一鸣请辞县长一职,基本上已经定局,因此何静斋等乡绅听闻后,都舍不得蔡一鸣离开岭上,蔡一鸣只有用“柬”来开导他们,诗中流露的依依不舍得情感只有用一句诗“此老送行可有诗”来表达。

何静斋(1871~1948),名葆仁,静斋是其字,他是武义晚清至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中医名师,近代武义诗坛上的有名诗人。清同治十年六月出生于武义南湖村,是何德润的堂侄。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秀才,三年后被荐为拔贡,做过塾师,执教之余自学医书,对中医无师自通,中年后弃教从医。民国二十三年迁居县城,为“同吉谦”中药店坐堂医师。他为人治病,既精于治疗人的生理病症,又善于排解病人的心理困扰。对贫困病人,不计酬金,乐助药费,从此名声日振。当时处、婺、衢三府各县登门求医者纷至沓来,时人有“何葆仁的方,王储春(武义县城最早,最有名的中药店)的药”之说。何葆仁好学多艺,才气横溢,著有大量诗篇,主要有诗集《人境庐吟草》三卷、《水部居诗抄》上下两集、《水部居诗续稿》一册,共计诗词1968首。其《医案手稿》十二册,记载中医验方学理,稿藏南湖村。另有《方言》三卷。其诗洗练而蕴藉,多属抒情之作。他以诗章描绘武义山川之美,记叙社会动态,感情真切。日寇侵占我东三省后,何葆仁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写出了数百首抗日爱国诗文。其中有描述武义被日军侵略惨状,揭露日寇暴行的诗。如1941年4月13日,日军出动飞机27架,轰炸县城和白溪口机场,何葆仁作《武城遭炸》:“延烧民居数百家,上至县衙下至巷。”1942年农历10月20日,日寇扫荡南湖村,村中房屋被烧殆尽,何家房屋及凝聚其一生心血的《医案手稿》12册亦尽烧毁,何葆仁诗以当哭,“里舍化灰飞,一炬付回禄”。他对“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沦陷、杭州失守、武义被占等惨痛事件都留下了悲壮诗篇。还有一些诗是满怀报国壮志,期待恢复旧山河,激励抗日而写的。在他的诗中还有怒斥汉奸,痛骂卖国贼的诗篇。1945年5月17日武义光复后,何葆仁欣然赋诗多首,在欢庆抗日胜利。对当局的腐败,苛捐杂税,农民贫病交加,给予无情揭露:民国三十二年,三位农民登门求诊,何葆仁辨出的病因是“斗米四十斤,征购充官料。榷税倍加多,买盐钱不足。医生供军府,宅无鸡豚畜。均苦于官府的苛捐杂税,愤懑抑郁,食不振、卧不安。只有适时而安,无药自愈。”
面对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名医、诗人,蔡一鸣自当以知友相待,不但自己有病请何葆仁诊治,在周弄村的后方医院也请何葆仁出诊。几年相处,他们同在岒上草堂吟诗唱和,如今要离别,想起了“三年契阔多文字”,然而“一官放手定归期”,情如手足,感天动地,蔡一鸣的“柬”,其实是真诚的相劝,不要何葆仁“送行可有诗”。诗题中的“丈”,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1948年,何葆仁去世,而蔡一鸣在这一年,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坐牢。
2019.8.25.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