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之阳
——管窥洛书文化的家国理政思想
宋殿儒
文化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产物。据人类学家和进化学家们考证表明,人类的发生发展与其他生命物种一样,多是从水系开始,与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而人类的始祖文化遗存也就难免要从有水的地方说起。
中华民族最初的发源地与两条母亲河有关,一是黄河,二是洛水(洛河)。中华民族的先祖们面河而居,那么一定就有临河留下的文明密码和文化遗存——河图洛书就是一个佐证。
现在我们沿着洛阳往孟津的方向奔去黄河,就可见到河图出处,而回头再从洛阳沿洛河一路西行百余公里,就可在魅力无限的洛宁县长水乡见到“洛书出处”。人称河图洛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那么这两条水边文化的神圣也就自然显现。
2015年的5月,是豫西洛宁山水和人文最为灿烂迷人的时候,春风荡漾,百花盛开,天蓝如洗,气清怡人。攀附着这个好时期来触摸被世界公认的先祖洛书文化,无法形容心中的惬意。
不过这是外话,在洛书文化的发源地洛宁长水,我与神鬼托出的那面洛书,对话的却是世人不曾明确问及的家国理政密码。

对于洛书,《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河图衍生《周易》,洛书衍生《洪范》,《周易》及八卦,洪范及“国政规则”。不管历史上对于河图洛书有多少版本的神话传说,还是有多少名人的著文阐释,而伏羲依河图演成八卦后为《周易》,大禹依洛书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并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这是不能不信服的。现在人评价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之源”、“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它涉及天文地理,哲学、政治、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多领域。我想怎么称道都不为过之。因为泱泱中华民族流淌到今,无论是天文数理,还是人文规则和家国理政,它都功不可没。
据传说,河图洛书出世于伏羲氏时代。所谓的“伏羲时代”,是指“伏羲氏”和“女娲氏”作为氏族首领个人,与氏族群体所创造的半牧半农、八卦纪历等的上古文化时代.。那时候人类社会既然已经进入“半牧半农”,且有了氏族家群,那么就一定有了一定的家政管理思想。以至于到后来的传说龙马为黄帝献图《河出图传说》,神龟为大禹托书《神龟驮书传说》,中华民族又走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并且逐渐地由氏族集团演变为家庭与国家的雏形社会。因而,河图洛书这两幅神图,就一定凝缩了中华文化中最早先进的家国理政思想。
我们今天谈及河图洛书,很容易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甚至军事等多个领域,这其实只是河图洛书文化经典中家国理政文化涵盖下的从属类别彰显。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家国理政的进化史。在人类生存进步中,管理好社会中的人群,就得有理政的法则和规则,自然科学是伴随家国理政的必然产物。大禹治理国家,首先从洛书中瞩目的是《洪范九畴》家国理政规则,接着才是治水,农耕等护政科学。这也是我们要重视洛书文化中家国理政思想的一个原因。
面从两方面具体解析洛书中的家国理政密码。

一、洛书图点预示的家国理政思想。
在宋代华山道士陈抟破译绘出的洛书图案中,中心位置是“五居中宫”得五个阳点,根据洛书阴阳黑白点布局,以及纵、横、斜多方“过中”的数点得知,总和都是15。而这里如果我们把想象放到数理之外去触摸期间的家国理政思想的话,就不难得出“一家之言,民为中心”的家国理政思想。
我们是曾想到,洛书中宫的五个白点里深藏有“民”字的隐意?民,五笔之字,这正好与洛书中宫的五点在数理上融合。另外,洛书中宫中的五个点又正好是五个白点,按照阴阳说法,这五个白点就是阳点,如果与先贤初衷一致的话,我想,洛书的中宫就是给我们解说一种家国理政思想——即“民本思想”,“天下之大,权利之大摸过于百姓之大,人民永远才是上帝,欺民者亡,亲民者昌”,这是家国理政的“民本思想”,更是一个正确的治国安邦理念,也和我们现在倡导的“以民为本”“一切为了百姓利益”不谋而合。
如果我们在突出“洛书”中宫“民本”的同时,再外延到周边的四面八方,就不难发现,无论我们纵、横、竖、斜的去计算洛书点数,只要一路闯过中宫的五个阳点,就会得出同样的一个结局——15。这里我们不能一味地去钻数码的牛角,而要从数字之外的家国理政观念上去审视。15也许就是洛书密码中要告知人们的一个“公”字,也就是公平正义的公字,一个和谐统一,而又民主平等意念下的一个公字。官民的人格平等,四海的物质与享乐平等,都是洛书透出的家国理政思想。也可说是人类的最高的期望和目标。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国家统一比分裂的昌,国主执政以民为本比暴敛欺民者兴。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这是人类进化以来得出的文明理政答案。而洛书早有告诫。历史行到我们共产党执政的时代,也是一个对洛书家国理政思想的一个佐证。我们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社会,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我们坚持以民为本,百姓之上,执政者由过去的官老爷变成为民、为天下苍生服务的公仆,我们把社会搞得红红火火,繁荣昌盛,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家国理政思想对头,我们的文化在文明进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洛书文化功不可没的有先见之明。

二、《洪范九畴》的家国理政思想。
假如说上述是主观臆断的话,那么有史可鉴的《洪范九畴》的治国思想就是一个对洛书家国理政思想的很好佐证。
《洪范九畴》产生于周武王时代。而其思想还是借鉴于大禹治水和治理国家九条大法的韬略,而大禹的理政智慧又来自于洛书的启迪。《洪范九畴》中引用箕子的话说:““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就是说,“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治理洪水,将水火木金上五行的排列扰乱了。天帝大怒,没有把九种治国大法给鲧。治国安邦的常理受到了破坏。鲧在流放中死去,禹起来继承父业,上天于是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安邦的常理因此确立起来。
这里的“上天……赐给”就是指洛书的。相传大禹治水经过洛宁长水县《当年长水是县制》洛河与玄乎河的交汇处时,得到了一神鬼托出的“洛书”,然后就破解洛书密码,按照洛书提示的智慧治水成功,并有依洛书密码制定“洪范”之策——九章大法,治理国家。洪范一词中的“范”,就是人们在做青铜器时,要先按你想要做成的东西制一个泥做的“模”,然后在“模”的基础上,做一个“模”反面的泥“范”,实际上就是“模”的反“模”意思。我们现在讲的“模范”这个词就是此为。
而“洪”是指大也;范,是指规范也;“洪范”,就是“大法”和“规则”的意思。
“洪范”一共有九条,也称“洪范九畴”。第一条是讲“五行”,也就是如何分辨利用自然产物,五行中着意讲“土”的甜味,人类世代视“土”为底层,为民本,为衣食“父母”,这是洛书家国理政唯物思想下的“亲民”思想;第二条是“敬用五事”,讲做人做事的态度。主张管理者要敬人敬事,多做点调查研究,养成观察实际的思维方式(这和现在的“下基层,体察民情不谋而合),仍然涵盖一个“民本思想”;第三条“农用八政”,是讲怎么样对农业国家进行行政方面有效管理,这里讲了财政、金融、祭祀、营建、民政、司法、礼宾、军事八种官员的设置与职责;第四条“协用五纪”讲理政者应为天下百姓观察天文星象建立日历;第五条“建用皇极”,指如何建设国家机器,其中的“皇极”就是理政者的最高准则,如臣民不许结党营私,遵守君主制定的规范,君主要施行王道,作百姓的父母,这里很明显地突出了家国理政应具备的“民本思想”;第六条“义用三德”,讲的就是国家管理者的道德指南,照今天来说就如理政者应树立执政德行,注重执政策略,正直公平,代表天下苍生利益;第七条“明用稽疑”,是指理政者遇到难题时如何解决,提供的方法有占卜和征集大家意见,这里主要要求听取百姓意见,了解民间疾苦,惜民爱民;第八条“念用庶徵”指记录天气变化而判断农作物收入,避免不求实际的横征暴敛;第九条“飨用五福,威用六极”就是善恶劝导(如现在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这是要求理政者必须懂得社会价值观的教育,让全民弃恶从善,享受到长寿、富裕、平安、美德、善终的“五福”。
总之,“洪范九畴”是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一种意识形态,但其中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早期的民本思想,也包含着明智的人生哲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一个坚强的文化支撑。更是民族智慧中,家国理政以“民本民爱”为中心的正能量思想。
现在我们传承的儒家思想中,周公制礼,就是以这“洪范九畴”作为基础理论的。孔子将《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想必一定有其价值的考量。
也许神话只是人类赖以说话的一种方式,其实,从河图洛书由神坛到人间的漫长蜕变来看,它其实是一部人类自己摸索前行中的文化积淀,更是由中华民族从蛮荒到文明家国理政实践中得来的结晶。
中华名族在漫长的历史上,无数次的辉煌过,又无数次的败落过,好在我们的先祖们都具有一种生生不灭、知耻而探索的坚强性格,才使我们这个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民族走到了今天的辉煌。回过头来,逆向思考,我们究竟靠的是什么?其实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去想,就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民族有着灿烂不灭的文化根基。河洛文化,及河洛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灭的文化根基。河图洛书就是这个根基上的根基密码。它并非纯属神话,而是我们先祖们用社会实践,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文化告诫。
我们的大唐之盛,我们的四大发明,我们很多东西都曾经在世界上赢得第一,而正因为我们中总有那些违背人民意愿、视百姓为草芥、为奴隶、为脂膏的人在创造民族败落,才使我们民族的路走得磕磕绊绊。数千年的封建家国理政没落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它们理政的没落又直接影响到了科技、文化等领域在世界面前的落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我们现今,才短短的百余年历史,可是就这短短的百年历史,我们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上千年才完成的社会进步。我们靠的是什么,一句话,仍然靠的是以民为中心的理政之策,走的是洛书文明密码中的那个“民本”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没有离开过一个“民”字,共产党“为民做公仆”以及最崇高的目标中,最凸显的也是一个“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创”,“一心为民”,“公而忘私”……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心中牢记的理政准则。
一部洛书没能给我们说出那么多明了的话,可是,我们却能从那些点图中得到启迪,得到感悟。也许洛书的秘密还有更加高远的东西我们没有悟透,可是,我们有信心去守候好先祖们留下的文化丰碑,去不懈的考究,去不懈的把文化这面旗帜擎高。
离开长水洛书出处的时候,太阳已张开霞裳,眺望明明灭灭弯弯悠长的洛水,和那些冥顽不语的石头,心头不由来了感言——

洛水泱泱万年长,
一岸石头费思量。
无字龟书启人智,
道破天机天下扬。
日头走累的时候,说夕阳了回去休息,而历史走累时,可去抚摸远古文明的脊梁,去回望历史长河上的魅力霞光。而人走累了时,只有把汗水和泪水埋没在文字的田园……但愿人离开难舍的长水洛书,而心却被种植在青葱欲滴的盛世田园,问见天蓝,问见民富,问见国强,问见洛书眉头的那撇希望之光……

作者简介:宋殿儒,男,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杂家,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都贸然尝试……追求艺术真实和文学批判,平民一个,也曾在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小说集《爱情油菜花》,多篇作品入选年度选本,和大、中、小学生教材书籍。88年到鲁迅文学院参加文学高级班学习……现在某县广播电视总台做新闻工作。很喜欢泰戈尔那句话:“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