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动,风又奈何;心若不伤,岁月无恙。
做人,永远不要向别人解释自己,因为懂你的人不需要,不懂你的人不会信。
你再单纯善良,遇到居心叵测的人,也会被说成是有心计;你再热情大方,遇到冷漠无情的人,也会被说成吝啬小气……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颜色。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灵动聪慧的人类。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便是双胞胎,相同的这是外形,个性却也有着天壤之别。
做自己,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奢侈。为了生活,我们必须要遵守规则、约定以及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
只是,就算如此,有的人,却依然个性鲜明。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永远都不会向别人解释什么。就像《肖申克救赎》中的安迪,他是被冤枉的,可是法律没能为他伸张正义;就算在狱中偶遇到那个原本可以证明他无罪的证人,也被监狱长暗害了。
可是,就算一切都看起来不可能,他执着地“逃出去”,日复一日地用不起眼的鹤嘴锄挖掘着通往自由的通道。曾经人们认为那是坚固不可动摇的,即便可以,最少也要600年才能挖通,只是安迪仅仅用了19年。
有的人,将别人认为是笑话的事情,做成了一个神话;有的人,即便一次次的失败,却又一次次地爬起,因为他们坚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既然来到人世间,就潇洒地走一回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是谁,不管别人眼中的TA,有着种种怎样的恶习,但都不妨碍,TA 会在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面前,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TA想要帮助的人,给这个世界增添些微的美好。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向别人解释你自己。就像老师教导学生,要勤奋,要努力,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早早开悟了的学生会以此为动力,更加发愤图强;而那些玩心很重的孩子,却指不定十分厌烦,并长长久久地记着老师的批评,而根本不能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
走上社会,步入职场。自己也曾遭受过小人算计,也遭遇过恶人排挤,但也遇到过在为难之时,拉了自己一把的”贵人“;于是,对这个世界的爱意终于还是多过了恨意,铭记住那些美好,淡忘掉那些丑陋。
当自己也成为了一个”过来人“的时候,看到新入职的同事,也免不了语重心长地一再提醒,仿佛是与当年的那个像”小白“的自己对话。可是,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嘲笑为”多管闲事“,你的善意也许会被误解为”别有用心“。
就像你在平常的工作中,再踏实再认真,也有人有赞赏,有人批评。你不是人民币,无法讨好每一个人。所以,自己看起自己,内心拥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任凭别人说什么,都不在乎,这样,才能活得通透,活得潇洒。
不抱怨,不解释,问心无愧,做好自己。
有人说:“小时候,哭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绝招,长大后,笑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武器。”从那个肆无忌惮地嚷嚷着”我要,我要“的小孩,到”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要成为我自己“的成年人,我们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曾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顾忌别人眼光,不用思考其中利弊。可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扎扎实实的教训,摔得鼻青脸肿。于是乎,也渐渐学会了看别人脸色行事,学会了三思而后行,学会了趋利避害。
就这样,又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往往为了做喜欢的事情,逼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这样的“煎熬”,其实让自己很不快乐。
直到有一天,有那么一瞬间,忽然感觉到,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这样“委屈”自己,究竟得来了什么呢?就因为想要成为别人嘴里的“一个好人”、“一个厉害的人”、“一个无可挑剔的人”,而时时恪守着这样的标签下应有的行为规范,真的值得吗?
既然已经明白人性很复杂,社会很险恶;干嘛还要去迎合,去苟同呢?这么多年,过得不容易,也已经树立了关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形象,好也罢,坏也罢,日子终归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别再抱怨生活艰难了,别再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了,勇敢地去爱自己所爱的人,执着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趁着年华尚早,趁着梦想还未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