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头条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微信:lanxiaolan131452

同题《 一树秋》获奖作品
一等奖
一树秋
文/之音(南宁)
色彩托起枭枭炊烟
拔高的水声落下
那叶在摇曳中 吟唱
浅读 -℃:
秋 既有成熟之美 又有家的味道,当秋的声音又一次落下的时候,犹如一曲断肠吟。
作品起句以景象描写 色彩 “托起”袅袅炊烟,暗喻丰收后家园一片祥和,第二句“拔高”的“水声”落下是一句很意象的句子,“水声是对晚秋”的意象描述词汇 代表秋的寒凉,“落下”暗喻秋潮正浓,尾句那“叶”在“摇曳”中“吟唱”暗喻作者对生活的美好的一种心态,整句采用逆向思维逻辑。
来读;作品在描写主题中,有层次和感染力,立意新颖(尾句),作品中“托起” “拔高” “落下” “摇曳”几组动词形成力的对比,使作品有力度和活力。赞。
一树秋
文/莫愁莫笑(山西)
丈量天空 有闲云掉进池塘
慢慢拾捡着日落
一页页金黄, 应声而卧
浅读 -℃:
秋的天空如池塘的蓝色,深 不见底 高 不可测,亦如生命的里程 。
作品起句很有哲理 阐述一种思想意境,这里的“丈量”非尺度的丈量,而是一种地方语言“打量”(看一下),后面的有“闲云” “掉进” 池塘!大家应该知道一句谚语或成语叫 “天高气爽” 暗喻深秋时节已和白云毫无关系,但有天空就有白云,白云“掉进”池塘,很好的虚实结合,第二句 慢慢的“捡拾”落日,暗喻最后的秋在最后的日子,更暗喻作者对深秋留恋(捡拾)的思想,尾句“一页页” “金黄” “应声” “而卧” ,暗喻一种乐观和对人生从容的一个态度和境界。
整体来读;作品层次分明 寓意深刻,作者通过晚秋的景象描述以展现自己的一个对人生的态度,立意小而新颖,不错的一首微诗歌。但不足之处,尾句的一页应为一叶叶。
一树秋
文/冰心(春意朦胧)保定
—— 依然站在高处
一双眸 结在我八月的枝头
有风拂过 乱了所有细节
浅读 -℃:
以俯视的姿态观望,停留八月的枝头,看到了 风儿和落叶以及这张慌失措。
作品起句以情述景,描述题目的主语“树”的形象,暗喻了一种思想境界,第二句在起承中有提升,一“双眸”结在“我”八月枝头,句子中的“一双眸”是虚像,“我”指 用第一人称(以物易人 谓语)的意境描述,句子中有了时间和地点,切入主题 ,尾句描写一种相思“有风抚过”点明“因”后半句就是“果”,句子中“细节”暗喻秋季美好的一种自然关系。
整体来读;作品结构严谨,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大自然之中,不错。
二等奖
一树秋
文/李映文(甘肃)
寒蝉凄戚
向晚,满目黄叶飘飞
只为回归于本源
浅读 -℃:
晚秋 已是寒蝉凄鸣,那叫声随着叶黄的飘零一起飘落。
作品起句借物抒景,第二句“向晚”即代表一个时间观也可代表一种心境,之后呢?满目飞黄飘零,尾句有点意思,“只为回归于本源”整句可以第一;暗喻一种人生态度(生即死 死即生),第二;暗喻题意的内涵。整体不错,但 前两句缺乏新颖,起句更甚,微诗也要有自己的语言。
一树秋
文/三斤
乏力的风沉睡着
挤不出灵感
叶子 安静的黄了
浅读 -℃:
闪过的盛夏已疲乏,风儿穿透秋的宁静,叶子黄了。
作品起句以风的意象下笔,与第二句的起承关系处理的好,“挤不出灵感”描述自己的思想感受,尾句以平淡中以静制动。
整体来读;作者抓住(秋季多风)瞬间的时空变化,整篇以静制动刻画出一幅画面,制动的形态/ 叶子“黄了”/给人以瞬息间的变化,很不错的一首。但于题目而言,略有离题,仍不失一首好的作品。
三等奖
一树秋
顺其自然/甘肃
繁华之后,一些心事飘零
隐透着丝丝绿意
野风剔骨,也要站立永恒
浅读 -℃:
在年 如轮回的季节里,镶入的不止有岁月还有人生。
作品起句以景抒情切入主题,第二句“透出丝丝绿意”暗喻在晚秋最后抗争所留下的活力,尾句以景借物言志。不错。但语句的刻意使句子略有生硬感,多推敲词汇之间的关系。
一树秋
文/者旭江
翻飞枝桠间折翼
滑落在云淡的天空
带走了酣梦中星辰
浅读 -℃:
叶的涌动如一树蝴蝶,在秋的季节中,折断的不止是那片绿意的翅膀 还有那份梦。
作品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主题,总体好好,但缺少层次和新颖 渲染力,作品的“虚”大于“实”。
一树秋
林君维(重庆)
每片叶
历尽春风夏雨
嫩黄碎红着往事
浅读 -℃:
每片叶 如同人生的历程,经历过青春的浪漫 成熟的庄重,在秋的尽头固守 零散的回忆。
作品立意不错,有层次感但作品以题目抒心境,客观性过于主观性,尾句略有生硬感。
一树秋
文/恩兰(上海)
日子笑着 醉卧金黄
落叶 告别葱茏
再凫一回一一锦绣梦
浅读 -℃:
日子就这么走着走着就熟透 就老了,如同最后的一抹夕阳,回味中 想再次入梦。
作品起句用拟人手法 从简约的淡然描述,使主题进入一个阶段,尾句抒发一种思想和心境。立意很好,但缺乏新颖和层次。
一树秋
文/醉客(甘肃)
百花落尽 拿什么替代
风开始说风凉话
枝头 雕刻出一团沧桑
浅读 -℃: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些事情的失去就再也没有可以替代,如;人,时光。
作品起句以疑问形式入笔,含有一种悲愤和无奈的心情,第二句暗含一种对世俗的感慨,在文中代表意境意象的手法,尾句刻意着主题的意境。
整体来读;语言和词汇的运用恰当,层次把握的很好,但尾句的刻意使句子生涩 生硬而败笔,个见。
一树秋
文/顺然
枯黄为展望绿装 忍痛
让孩子飞翔
春来 再叙说冬的成长
浅读 -℃:
关于 顺然老师的作品略说两句吧!起句“枯黄”为“展望” “绿装”!枯黄色可以衬托绿色以成对比,怎么可以展望呢?第二句把秋叶比喻做树的孩子可以,但“飞翔”违背了主题思想。尾句 “来”春泛指以后,再叙说“冬”的“成长”?
写作不仅要有生活还有对生活的观察力。鼓励一下。
一树秋
文 醉石(安徽)
一声又一声的知了
唱黄了树叶
醉倒了清愁
浅读 -℃:
秋的痕迹在于“知了”的喊醒,这一曲 唱黄了秋色。
作品起句以“知了”为背景叙述一段秋的惆怅。
整体来读;全文三行可以合并为两句 也许会好点,作品立意很好,但叙述的层次不清,对主题的描述欠缺深度。
一树秋
文/张白
我想做一棵木棉,
当晚霞映着秋色……
爱在树上摇着风铃。
浅读 -℃:
当木棉花开的时候, 秋的晚霞咉衬中 晚风摇动爱的风铃。
作品起句 用白描叙述,第二句以景抒情的意境描写(标上的省略号),尾句“爱”在树上摇动“风铃” 句子中的“爱”是广义的一个思想,“风铃”代表着思念,“爱”字多余,而题目的《一树秋》之“秋”暗含 秋愁的一种。
作品 离题!句子的“木棉树”代表 英雄,省略号(……)表示后面没有(可说的),不同于破折号(——)还有对句子意思的补充。“风铃”代表着思念,应注意词汇的运用。
一树秋
文/若水(贵州)
泛黄 却力争向上
正如喇叭声下蹒跚舞娘
风吻 枫叶轻拂脸庞
浅读 -℃:
捧起泛黄的身姿,如同捧起整个秋天。
作品起句“泛黄”描述主题的秋色,“力争向上”暗喻生命的力量,但句子略有生硬感。第二句以实景(街舞)的动态描述暗喻秋叶的动态景象,尾句“风吻” “轻拂” 脸庞/两组词汇以衬托题目的景象,与第二句寓意雷同。
整体来读;作品立意的思想不错。但作品中“蹒跚”用于“舞娘”不恰当,对题目的中心叙述散乱。尾句应进一步的深刻。
(本次选稿:-℃)

诗评老师
宁要杰 网名-℃,洛阳市诗词协会会员,生性豁达开朗,喜爱文学。
广告之页
——————————————————————————————

我公司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附近有三个酒店,价格从180---480元
昆明火车南站(高铁站)有两酒店
有需要请联系15908808316
公司电话:0871--4008539995

云南万金安酒店有限公司

昆明趣住(汉庭)酒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