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不老翁”的夕阳红
——记河北固安县老年大学刘桓老师
文/刘广英
刘桓老师几乎每天都脚蹬三轮车来老年大学,即使没有课,来了跟大家呆会儿说说话也好。
这天早晨,刘老师刚到就跟大家说“我今天来的路上发现那么多三轮车都超过了我,我使劲的蹬也没追上”,旁边的人笑了“他们是不是都年轻呀,您都88岁了,还总是不服老…”,这就是我们老年大学从来不服老的刘桓老师,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生曾说的“夕阳西垂.不肯黄昏”。
提起刘桓老师,在老年大学人人都心服口服的竖起大拇指。刘老师退休前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进修学校的校长多年,是一个德才兼备尽职尽责的好领导。退休后又返聘到教育系统工作十几年,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七十多岁后就来到老年大学,开始了他十几年的义务帮教工作。十几年来,刘老师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老年大学的学员们。
老年大学设有诗词班.美术班.书法班.篆刻班.音乐班.摄影班。刘老师是一个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人,他本来是教篆刻班的,但其它科目缺老师,刘老师也能顶上,美术诗词摄影他都教过。对不熟悉的科目,刘老师就自己现学,比如美术课,他就是从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从头学起的。他的热心和责任感,还有永无止境的求学上进,为老年大学解决了不少难题。
有时候,人品才是最好的学历,是支撑才能的基础。就这样,刘老师自己每天在课下做足了功课,等上了讲台,学员们根本就不知道刘老师也是自己课下用功现学的,他讲课的深入浅出,他的生动形象,他的妙趣横生,他的融会贯通,他的举一反三,受到了学员们的爱戴和追捧。他的书画篆刻作品也曾多次获得廊坊市举办的老年书画展一二等奖,并参加了中国民间书画千名书画名家全国巡展,都颁发了证书。
在老年大学讲课的老师,政府本来是有发放一点补助的,可刘老师讲课却从来不要补助。他说“政府本来发着我一份退休工资,我不缺吃不缺喝,儿孙们也都有出息不用我惦记,我来这里上课也不是图挣钱来的,我就是觉得自己八十岁了对这个社会还有用,这比我在家里没事呆着还高兴舒服呢!”。校领导也没辙了,问他这钱怎么办,刘老师就说“都用来给学员们买教材书吧,总之我不拿走,能买多少本就买多少本吧”。当有些学员知道自己的书是刘老师的讲课补助买的时,前来表示感谢。刘老师却轻描淡写的说“谢什么,钱不叫钱,花了才叫钱”。这就是我们的刘老师,他完全是把为大家服务当做一种生活乐趣和享受来对待的。记得尼采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刘老师已经88岁了,可以说,他每天的日子都是在起舞。
刘老师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热心人,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里,谁有困难,刘老师都会帮一把,更不会看重利益得失,曾被全国及河北省社区教育评为“百姓学习之星”,并颁发了奖状和证书。在老年大学里,无论是谁有事求于他,他都是无偿的在第一时间办到,光是他自己搭工搭料给大家刻章就有数百枚,从不收取一分一厘。而且在交到对方手里时,他总是乐呵呵的说“不够再刻,别客气呀!”这就是我们的刘老师,把为大家服务当做了他的一种追求,看着他的那种幸福感似乎比拿到东西的人们还满足,这就叫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刘老师还是一个特别达观的人,遇到什么烦心的事,到了他这里都云淡风轻了,他经常劝说别人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么好的社会,这么好的生活,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自己折磨自己?”他给自己的微信起名叫“四不老翁”,即:腰不酸.腿不疼.眼不花.耳不聋,八九十岁一老翁。他说要把身体健康保证好,首先就要心态好。他说自己争取做一个“百岁临池.五世同堂”的人,而且还能自己来老年大学上课,真乃“雄心犹在,不用谁问廉颇老?壮志再筹,何须人道岁月少!”
作者简介:
刘广英,笔名安静,女,1964年出生。文学爱好者,年轻时曾在《未来》小杂志上发表过小小说,后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理想。现在固安老年大学,固安县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者。发表数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