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的情结
文||廖俊财
不管再怎么纠结,我终究没有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工程建设的工程师。

现在想来,其实我的小学是在父母的逼迫和自我的虚荣相交错的过程中度过的

父母一方面遗憾于自己没有条件去好好上学往往两三年小学都上不完就得回家务农帮助家里做些能做的事,不要谈什么初中高中的事:另一方面总感觉自己很强大能支撑一个家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女送出身然后可以光宗耀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怜的就是天下父母心。这种伟大的理念从来都无可厚非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谁不会感谢父母呢?那是没有理由的!可是作为一个几岁的娃娃他究竟知道什么呢?妈妈要我做作业老师布置了作业我就必须做作业,从来不需要去辩驳,辩驳怎么会有什么作用呢?那谁谁学习成绩就是好而且从来都不需要怎么管就是那么自觉,于是我就羡慕嫉妒而想好好学习想着有朝一日能超过那谁谁谁!
一个人真正的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趋于一定的现实意义想法和看法基本上从初中开始。小学五六年的锤炼多多少少能给予人脑海里一定的概念的印记。初中,人生真正的社会意义的开始。小学的我也是有理想的,我就是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善良的我总是觉得老师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甚至于好多时候父母都说这是老师说的不好好做老师就会处罚好像只有老师说的就是对的甚至比父母说的还要对。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即使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几乎都是师范大学,可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条件下我与大学无缘,终究没有成为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而是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工程建设工程师。能遗憾能后悔吗?不能,而且也不能去埋怨社会埋怨时代。
人生道路上有良师是非常幸运的。从做人起,他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潜移默化地让我的心灵得到没有量化级陶冶净化;从对待学习以及如何做事起,他会努力让我形成良好的习惯给予你勇往直前的斗志和信心。
我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从开学的那一刻起,她要求我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听从了老师的教诲每天努力的写着日记,这习惯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写作水平的提高,写日记本来就是练笔,时间长了你不会为老师布置的作文发愁,平时的积累会让你文思泉涌不再干巴巴的寥寥数语语不达意,后来能够让我有点小骄傲的就是我的作文常常成为范文被张贴或许被老师单独在课堂上讲解。写日记的习惯我坚持到大学毕业(我的大学是定向新疆兵团的两年制大专,非常特殊。)。生活的点滴,情感困惑的宣泄能够在那不需要别人点评关注的字里行间得到尽情的释放,在那贫穷贫瘠的岁月里的那些无可奈何的分分秒秒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解压和消遣呢?
我的 初中二年级是在与班主任欧阳老师的晨跑中度过的,那是几乎没有间断的风景,在晨曦里那和煦的微风中在老师的陪伴下成长是何等的荣耀和幸运?那是亦师亦友的日子非常惬意的日子。我的感觉是欧阳老师不仅仅是老师而更像兄长,他的语文课常常让我痴迷,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课堂里全身心的投入害怕有什么没有讲明白的那样自我陶醉,他经常性会让班上几位成绩好点的同学站到两台模拟讲课,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潜力信心,他经常性去家访,家访的时候会带上一两个班干部。欧阳老师跟我说,你自己觉得是对的你就去坚持,是的这种坚持其实就是一个人初心的体现。那些难得的日子给予我的一直是积极向上的音符,那些难得的日子里总能让我忘记痛苦充满信心。
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我都能感觉到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从中学开始我就开始协助老师做学生工作,我常常想能为同学们有所付出总是愉快的,这种愉快是建立在搞好自己的学习的前提下的,否则就是一种目的不纯的愉快会让人形成陋习。我总能感受到老师对我的那种关爱,这种关爱包含了老师的殷切希望也包含了人生道路上老师对我的扶持。我一直都感恩我的老师。
多年以后,我终究没有成为一名老师,我只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做好自己。工作不易,它是责任与技能的体现,人生更难,那是奋斗抗争的磨炼是理想与现实的角逐是幸福与痛苦的交织。在工作中,我也给同事们讲过专业课,我也带过好多的新手。不管是做哪项工作我都能尽心尽力的去做,我都会去努力做好。
我不再纠结自己没有成为一名老师,我一直感恩着我的老师。
2019.8.22

作者简介:廖俊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湖南,九十年代经人才交流到新疆兵团工作,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喜欢读书,也常常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