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忆曾居的茅草屋
久居城市高楼
忽忆曾居的茅草屋
四十八年前
我与靖宇县委
刘书记下乡
住进了林家屯
村委办公茅草屋
历经时光的
渲浸皴染
早已成为心底
的影像
它座落于屯子西公路旁
牛毛粘
玉米杆
杂草等当瓦
能防雨漏
能顶雪霜
泥土 野草
掺水堆砌成厚厚的墙
挡风 防寒
冬暖 夏凉
木棍 铁钉
纸糊方格两道窗
透过窗
山坡山岗
长着青青的
大豆玉米和高粱
茅草屋
没有工程师的设计图纸
却凝聚着社员们集体智慧和
力量
一筐土
一捆草
一根木板等
都是社员们
手挖肩扛
茅草屋
充满着温馨
也带来了希望
在这无砖无瓦的茅草屋内
运筹帷幄
传达 学习
研究 布置
孕育着农业学
大寨
让高山低头
向荒坡要粮的
计划和目标
白天与村干社员们
下地锄草
护理苗垅和沟行
玉米饼
小米粥
小菜萝卜
肉沫鸡蛋汤
每日轮流到百姓家品尝
夜间
村干和社员们
劈好柴
生火烧水
热气腾腾绕屋梁
土炕暖得一觉
睡到大天光
茅草屋前的小溪
潺潺流水
直达松花江
二O一七年
我又回了一趟
老故乡
林家屯变了样
家家户户
青砖红瓦房
有的迁入县城等各大城里
我们曾居的茅草屋
改建一栋三层楼小洋房
还有小汽车停车场
老一排人有的走了
山没有移
地改种了人参
桦树林
松涛
枫叶红
依然是长白山的好风光



张志雄,1968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文书、通讯员、参谋、电影摄影技师,回地方担任纪检、城管、宣传等工作,曾被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等报刋聘为通讯员、特邀记者,登了不少文字、图片新闻以及杂文、微型小说等,近一两年又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了不少古、近体以及散文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