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唱那过去的歌谣
文/ 张清梅(焦作)

春日的阳光柔柔的,柔柔地照在郑东新区游园盛开的花朵上。我陪着妈妈静静地坐在被我称为香雪海的花树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我是专程从焦作赶来省城陪吧伴母亲的,我们俩像这样寸步不离的日子并不多。
此刻,我们坐在暖暖的春阳里,望着远方,思绪像倒影带似地跳跃掠过。蓦然,妈妈说:“我给你唱个歌吧。”这在我六十多年的生涯里还是第一次听妈妈说要给我唱歌。我从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说:“好啊!”妈妈轻轻地唱了起来:“艳阳春,清明时节雨纷纷,沾衣襟,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牛背忙探身,遥指草桥道:一片白云深,春山翠荫荫,春水碧涔涔,酒旗飘帘外,茅屋靠山根,那就是杏花村。”我顿时惊呆了,妈妈竟会唱这样好听的歌。只听妈妈说:“你爸最喜欢这歌了,那景写得多好。你爸说:‘“牧童牛背忙探身”这句多形象,牧童真有礼貌。’”哦——原来在这春阳里,妈妈是想爸爸了。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几年了,我一时无语。“我再给你唱一首吧。”我看着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妈妈又唱道:“水缓缓流,萍点点浮,有几只鹅在湖中任意游。足动如桨,身稳如舟,不时地抬起那高昂的头。看它的素羽它的红顶,趁着这绿水趁着青萍……”唱完,妈妈又评论说:“这词写得多好,水缓缓流,萍点点浮,鹅在水中还不时抬起那高昂的头。”我却在感叹词美的同时,还惊讶这首歌的曲调竟然用的是世界名曲《婚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竟还能有这样美的唱词啊!
回到家,妈妈意犹未尽,又给我唱了一首《秋水伊人》,“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的眼前凄清,梦魂无所寄,空有泪满襟。几时里归来呀,伊人呀,几时里你穿过那面的丛林,那婷婷的塔影,雅雅的点缀,依旧是当年的情景。只有你的女儿呀,已长得活泼天真,只有你留下的女儿呀,来安慰我这破碎的心”。又是的,妈给我解释道:“你看描写思念时是‘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多好。你知道漏吧,那是古时计时用的器物。”此时的我一颗心都要碎了,我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以前怎么就没有听过妈妈的心声呢!
这时妈又说:“我再给你唱首抗日的歌吧:向前走,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亡国的条件绝不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唱完,妈依然感慨:“你看,现在也是,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呀。”
妈妈兴致所致,竟然一天给我唱了四首我这辈子从未听过的歌,从未感受过的教育。我问妈妈怎么能记得清那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歌,妈说她只记得那些歌词好的歌。我的心在隐隐作痛,这些好听的歌陪伴妈妈走过多少艰难和快乐的日子,我却浑然不知。我和妈妈聚少离多,几十年只顾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一直将妈妈只当做妈妈,只有索取,少思回报,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妈妈听,却从未想过走进妈妈的心里,听听妈妈自己的喜怒哀乐。
当天,我让妈妈受累,把歌词写给我以作纪念。
是日2013年4月1日。妈妈83岁,注册会计师,离休干部,是以为记。
————————————@——————————

作者张清梅简历:汉语本科学历,市作协会员。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员,曾任朗诵与语言艺术学会副会长,执行会长,银铃老年大学副校长,参加2019年焦作市、解放区和武陟县春晚演出,多次参加市电视台大型晚会演出。(上图是作者在演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