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六)
在《香白诗存》中,有一首蔡一鸣写于1944年秋冬时节的诗《夜宿乌门》,诗中写道:“天高月黑夜茫茫,犬吠灯影溪桥旁。知我打点乌门宿,前村后村争来访。起立殷勤语父老,万众一心是所望。湾湾流水叠叠山,天然形势资屏障。劳逸悬殊胜负分,只有奸徒谨须防。往岁突围亦乌门,今兹顿改军容壮。倘与胡儿接仗时,大戟长枪都足抗。明耻教战经两年,子弟皆兵气何旺。也知华夏固堂堂,灭倭歌声人人唱。若问凯旋尚几时?应责守土我无状。”
蔡一鸣为什么要夜宿乌门,诗中所写的是战时景况,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据武义《萤乡蒙难暨抗战实录》(2016年版)一书记载:“1944年8月22日黎明,日军数千人分三路窜入清溪口、溪里、古竹等村一路烧杀掠夺,然后再犯丽水。”据蔡一鸣先生自传回忆:“1944年的秋季,武义城内之敌又大流窜,一路由武义东乡(注:清溪口)向永康方向去,一路经龙门岭直扑新宅过周弄,向沿溪望丽水方向去。龙门岭是新宅的正面,原由我自卫大队担任警戒,前面还驻有国军。国军退下后,因为右侧被敌人突破,只得撤下来。此时,我被迫疏散县属各机关,化整为零,向山区小村庄隐蔽。一面组织能行动的干部,随同指挥应战,釆取敌进我退,敌左我右的运动战方式与其周旋。约经两月之久,敌人由丽水回窜,我们队伍乘机追击。在大殿口的山头上,我自卫队邹文栋中队夺到敌太阳旗一面。”
蔡一鸣这段回忆的“龙门岭”之战,武义任何志书上没有记载。前不久,经新宅镇人大主席刘超调查,倪一平、高济敖及我再次调查,得知这次日军从龙门岭突入新宅村,蔡一鸣事先已考虑日军会从哪条路线进犯,军队应在何处防守和撤退,县府人员和家属从哪条路线撤到最安全的地方等,都作了部署。因此,日军过新宅村时只抢了一户人家的索粉干和米。在袭扰周弄村时,在经堂岭碰到村人傅有土背着锄头,以为是枪,就将他打死。在周弄村,抢了猪、鸡、鸭杀了吃,并将国民县政府一间民房中存放的田契、档案拿出来烧,后来干脆把那间房也点火烧了,还从村里抓了几个挑夫。蔡一鸣就是在这场战斗中,来回在新宅岭上乡的村子里与敌周旋,《夜宿乌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诗中所述也是这场战斗的实况。其实在这首诗后的另几首诗,如《慰问敌后恻然志感》、《岁暮感怀》、《山中阻雪》等,都是蔡一鸣面对日军袭扰与之战斗的一时之感而作的诗。
2019.8.22.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