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诗头条》诗歌三首
1. 彝族月琴
文/厉雄(西班牙)
披毡里的彝族月琴,静静地躺着
生锈的弦
等待宣判断裂的锤音
它的姿势,如绝响后的静止
木楼下,第二十三次的忧伤
猛烈地敲击,面板欲裂开的脆响
空气在凝固,脸在结冰
尘埃缓缓落下
第二十四次,大量使用了颤音
和捶胸拍膛
广阔的声线震动木楼附近的树叶
扑簌而下
一场莫名的风,舔了一下水面
夜包围着他,旷野里的黑色
迟迟不退
他的手势由颤音变成滑音和滚音
大幅度肢体动作
时而如大鸟滑翔,时而如武士
拔剑而起
撕心裂肺的姿态
或悦耳、或清脆、或明亮、或丰满
月琴的音色舔破了夜
她的关节和肌肉
迎着节拍,一点一点地在抖动
【谢虹浅评】勿须置疑,诗人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和清醒,理智和激情共存,抑扬顿挫的浪漫诗情往往让读者不可抗拒,诗人似乎天生具备用凛冽俊朗的诗意,冷暖兼备的语言抓住事物本真的特质,坚定自信、沉稳优雅表达着精神锋芒。在彝族月琴这首诗中,诗人沉入音乐又以高于音乐的哲学启示,将彝族月琴弹到激烈处,那拨弄琴弦的手式、姿态与琴音节奏,和琴人痛苦悔恨时,捶胸拍膛,撕肝扯胆的动作以凝练的诗意表露无疑。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诗人看似白描的叙述实则彰显了功力。
作者简介:厉雄,旅西华语诗人。浙江青田人,居马德里。现为凤凰海外诗社社长,中诗网副主任,侨中人文学社社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世界诗人大会终身会员等。诗歌散见《诗刊》《中华诗词月刊》《中国日报》《诗选刊》《星星》《人民日报》《中国企业报》《诗潮》《流派》等。以及海外报刊,诗歌入选多本年选,多次获得国内外诗歌奖。屡次参与及组织国内外诗歌活动。
2. 西塘月影
文/王晓露(西班牙)
一个带水的小镇,
在江南安放。
一条依着水的长廊,
合乎情理出现在小镇的中央。
木柱起了褶子,
包住繁华和苍凉;
青砖规则排列又无序磨损,
各自承受了多或少的践踏之殇。
石皮弄的黑与白,
割据着各自的时代痕迹。
月色无法介入,
置身局外,静听风从弄堂穿过。
流水在石板下窃窃私语。
个人的不幸只可和月亮讲述,
冷冷的光泽不担当罪责,
也不以救赎者自居。
它在镇上徘徊,从来只听不说。
擅长掩盖、淡化、归于宁静。
如果你来自远方,
请不要追逐人群的拥挤,
和太阳的热烈。
喧嚣总是沾沾自喜却毫无意义。
请在夜幕来临前,
在拱形桥头的石凳上安静等待,
看着晚霞退去,
看着月亮升起,
在月影里浅尝孤单的甜蜜。
【陈虚炎浅评】带着“看法与思考”的诗,似乎总会在抵近浪漫的关头,给“客观和理性”留有余地。这样的诗不会因为风景之美,而“热恋”到失去理智,而是冷静地去享受和品味风景。“规则和无序”,“多或少”,“黑与白”,一切感受都是辩证形式;诗人会以劝诫,评判,自观和反省来欣赏风景,并赋予风景客观与主观并兼的感受,来还原心中的实景。孤单吗?不,同样也是甜蜜的。
作者简介:王晓露,西班牙籍华语诗人,祖籍浙江青田。西班牙伊比利亚诗社社长。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副主席,凤凰诗社欧洲总社副社长,之江诗社副社长。五洲诗轩(麒麟诗刊)顾问。世界诗人大会终身会员,欧华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有多首诗歌发表和获奖。
3. 有声的沉默
文/湘夫人
沉默胸膺
腾越出百朵浪花
寂静归巢
返清凉之家
沉默外表
包不住如火之心燎原
待烧毁一刻
寂寞安然
能量蓄势
熔点一触即发
火焰潜入冰冷的谷底
地震仰天长啸
【罗艳阳(澳大利亚)浅评】 一种沉默与激情之间的律动,一种表面平静与蓄势爆发的潜力,似人生又似心情,隐喻的手法张弛有度,又含蓄而令人回味,读来意犹未尽。
作者简介:侯湘(湘夫人),新疆生人。少小随父戍守边疆;中年随夫调迁西安;不惑之年随女暂居新西兰。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等工作。喜欢摆弄文字,注重文字的深刻与真实。诗观:不求闻达,只求臻心。

总编:周占林、冬箫
副总编:秦华、童天鉴日、秋野珺雪
编辑:元业、心蝶、小雪人、莫燅珠、晓翔、清泉、袁辉、秦志良、秋韵冬缘、卧龙
执行编审:莫燅珠
执行编辑:释圣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