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
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五)
蔡一鸣自缙云县壶镇返回老家温州后,一直念念不忘寓居了近半年之久的赵明止先生的红蓼花馆。据蔡一鸣回忆,1947年,为了发展浙江省农工党组织,组织上要他去浙赣铁路局工作作为掩护。这一年在杭州又遇见了赵明止先生,蔡一鸣欣喜之下,写了《寄怀赵明止红蓼花馆》5首诗,诗中说:“苍括山川闲气钟,朱家郭解有遗风。经年别后仙都路,红蓼花时最忆公。射虎归来过草堂(壬午秋公率抚慰团到武义,有瑶村射虎一事,予曾为文跋之),举杯欢笑正重阳。维摩老子关心事(邵裴子先生曾赠公有维摩老子五十七印章),只为苍生抚慰忙。”赵明止于1942年带领慰问团到武义岭上乡,路过武义瑶村,遇虎,蔡一鸣为此给赵明止写了《武义瑶村谢虎岩跋》:“壬午秋浙东遭日寇流窜后,缙云赵明止先生一行代表省方莅武抚慰。道经瑶村,遇一虎,踞岩麓势凶猛,拔枪射之。虎负创越岗逸。就岩题曰射虎。余爱其短衣匹马,从容于山壑间,老而弥健,爰乐为之跋。际兹寇尚负嵎县城,期以赵公之射虎,激励我邑人之抗敌也。一九四三年三月,永嘉蔡一鸣赠识。”诗中所提的邵裴子是杭州人,生于1884年,卒于1968年。原浙江省民革常委、主委,省文史馆副馆长,擅长篆刻书法。
蔡一鸣在诗中继续写道:“一函招我住壶沉(壶镇古名壶沉),抵掌纵谈证古今。月满中庭人散后,不衫不履共长吟。湖上重逢索赋诗,不谈世事两心知。鬚髯如许应相忆,落叶江南又几时。”两人在西湖重逢,想起在壶镇纵谈古今,其情之深“两心知”。可见蔡一鸣对壶镇感情是很深的,对赵明止也是非常感恩的。
赵明止(1884~1948),名舒,字澄志,明止是其号,以号行世,晚年号“红蓼馆主人”,壶镇后塘人。1902年加入龙华会,次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05年加入光复会,1907年光复军起义失败,秋谨被害后,遭通缉。1908年参与安庆起义失败,只身潜回故里,潜隐山区。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参加杭州光复,并于11月25日光复处州。1912年被推为众议院议员,并由同盟会员转为国民党员。1917年任大元帅府参议,并支持浙江省制宪。1922年,浙江53县遭水灾,赴处州10县赈灾。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的统一战线,赞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拥护国共合作,成为国民党中坚定的左派。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奉命去九江策反周凤歧,返浙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6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周恩来被第26军第2师师长斯烈扣留,经赵明止营救后,亲自护送周恩来脱险,这举动,赵明止是有大功劳的。后因愤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离开26军。1934年任第七区保安司令,次年春辞职回家,虽以诗画自娱,然积极宣传抗日。1939年4月,被推为浙江省临时参仪会参议员,任壶镇燕翼小学校长。其间创办难民纺织厂。1941年冬,组织浙东人民抗日自卫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浙江省善后救济工作团三分团团长。1948年去世,遗有著作:《明止文集》、《红蓼馆诗草》等。
解放后,蔡一鸣于1955年4月21日,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浙江省交道厅副厅长。其小儿子蔡孝侯回忆道:“我父亲对缙云壶镇的深情厚意,一直延续到他在省交通厅任上。在交通厅我父亲分管基本建设,在规划丽水地区公路时,特意把新建公路经过壶镇。因此,壶镇是当时比较早通公路的乡镇。这是我父亲因为对壶镇的情谊,在壶镇的交通上作了一个特殊的照顾。这些是我小时候听父亲亲口说的。”
蔡孝侯,1953年生,1970年参加工作,省冶金材料公司某科科长,后调杭州大众房地产公司至退休。
2019.8.21.夜

古梁,原名邬浩良,江苏无锡人,生于1947年。1954年随父母全家迁入武义县,武义成了第二故乡。一生经历坎坷,当过学生、农民、工人、也从过政。从学生时代起,就爱好写作,喜读书,阅读广泛。1994年版《武义萤石志〉为编辑; 2010年版《武义县志( 1985~2005)》为副编审;2015年版的《武义财政税务志》为编审;2017年版《武义交通志》为顾问; 2011年至2016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寻访武义古村落》三册,近100多万字;2014年出版专集《武义历史钩沉》; 201 6年出版诗文集《你好,我的蓝天白云》;2018年,出版《古梁诗文集》。民间历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