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怕生错命(32)
文/梁测
水车把水排不出去,梁忠实就带头用水桶朝外排水。男知青小王看到队长和男社员甲他们几个,舀水打着号子,欢快而有趣,也不怕水凉刺骨,跳下水中,用脸盆朝外排水。这种干劲,鼓舞着铁姑娘队的女同志们,她们也纷纷要求和男同志们轮流排水。整个施工场地繁忙而振奋。
支书吴有民亲自来到工地,慰问田不洼生产队的社员们,他得知了铁姑娘队的队长梁忠梅累倒在工地的消息,很是感动。梁忠实向支书汇报了仨个知青同志,在这次水利施工中所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精神,请领导考虑给他们这些有才艺的城市青年一个更佳合适的工作,以便他们发挥自已的专长。支书看着仨个知青一个个身上沾满了泥浆,但脸上都洋溢着青春奔放的壮志豪情,主动和小王、小慧、小明他们亲切握手。仨个知青还向支书同志敬礼,表示他们愿意扎根在农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贡献他们的青春。
梁忠梅在县医院检查以后,和苏娟大夫的诊断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劳累过度,加之饮食不调和,导致肾亏。现在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安心疗养,不能使她有什么精神负担。苏大夫回家时,叮嘱杨素成和张贤芬一定要使病人服从医生的治疗,这种病比较麻烦,如果首次发病不能治除根,下次一但再有个什么劳累过度的事情可就麻烦了,重则影响生命,轻则影响婚育。杨素成听后很吃惊,他难过的和嫂子张贤芬点头应诺苏大夫,谢谢苏大夫的一片至诚之心。
张贤芬怕婆母在家担心着老闺女的病情,就让杨素成在医院先陪住忠梅,她得赶回家向家人报个平安。杨素成点头应诺,他的心和忠梅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忠梅一天不舒服,他也就一天不幸福。他知道忠梅病和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自从他父亲的病故,忠梅为了抚慰他一颗孤独的心,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宿安稳觉。后来忠梅和全体社员为他盖房子,起早贪黑地干,吵心劳碌;到这次忠梅暗示他成家,他显得很木然,让忠梅一颗滚烫的热心丢下了冷水。直至忠梅在工地上带着她的“铁姑娘队”为赶工期加班加点的干活,才导致她把身体累成了这个样子。他想利用忠梅这次养病的机会,好好补偿她一下。但是,他家徒四壁,拿什么来报答亲爱的人呢?他揪心地抓着自已的头发,想不出点子来。
梁忠实白天解决了工地上的排水问题,和社员们打了声招呼,他要赶回家。因为他还不知道妹妹忠梅的病情,还要回家忙点钱到医院,他一定要还妹妹一个健康的身体。他是在人们吃过晚饭时候到家的,妻子张贤芬也刚刚从医院里回到家。张贤芬告诉正在为女儿的事焦虑不安的婆母:“老姑主要是劳累过度,在医院住两天就回来了,请老娘放心”。梁忠实听到后,紧锁的双眉一下子舒展开了。他微笑着请母亲安心睡觉,他明天一早到医院去看妹妹。
张贤芬睡觉前老想呕吐,梁忠实以为她感冒了,准备找块生姜片烧茶给夫人去热发汗。自从上河堤上要有一个月了,他都没有关心过夫人,夫人肯定感冒了。今天他在家应该体贴他一下,尽一个丈夫的职责。谁知张贤芬妩媚地朝他一笑,羞赧地嗔到:“大呆鹅,可能是———”梁忠实一摸脑门,心领神会过来。他激动地一下子把夫人抱了起来,兴奋地欢呼道:“我快要做爸爸了!”张贤芬挣开丈夫的怀抱,拿出身上所有的积蓄对他说:“我明天去医院给忠梅交医药费,你还安心去工地把工地的活做完。”梁忠实知道妻子这点积蓄是为她肚里的孩儿准备的,现在她要全部拿出来给妹妹治病,面对心地善良的妻子,他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作者简介:
梁邦华,又名梁测,曾用笔名丁河人,梁宸华,网名:枫林晚,爱生活,金玉良言等。1964年春生,江苏宝应黄塍人。自幼酷爱文学,虽经坎坷,但追求文学的理想绝不放弃。 2008年起开始在网上写作,以微型小说见长,出版发行了《梁邦华微型小说作品专辑》,有作品收录进《宝应微型小说25家》,多篇文学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精选》。长篇小说《不怕生错命》由中国团结出版社出版。有诗作散见于《诗中国杂志》,《故乡就是那红高粱》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宝应乱针绣》上榜《当代华语诗歌精华》。
现为《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小说主编,起点中文网《悠悠岁月情》签约作家,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宝应县作家协会会员,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副主席。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小说主编梁测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