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之花,再赞《花为媒》
文/木若水(辽宁)
虽说戏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的精华,雅俗共赏,为大众所喜爱。可是到了现在,别说年轻人,就是我们这些中年人也很少去看戏曲了。适逢假期,有机会陪老爸看电视,老爸爱看的,就是戏曲,而且,听不见,还得带字幕的。每天除了中央台十一频道的戏曲节目外,就是在电视上搜索,这也是个挺“浩大”的工程哩!因为电视上搜不着完整的戏曲节目。最后,只好在电脑上找,再连到电视上看。
今天,搜到了评剧《花为媒》,给老爸看得一直在乐,我也跟着看完了全剧。
记得,还是小的时候跟着大人一起去看的“露天电影”,其中的剧情一直有着印象,而且里面的经典唱段,到现在还能唱上一部分。之所以到现在还对《花为媒》有印象,我想,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能看到的电影实在太少了;另一方面就是,太经典了!
《花为媒》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诉衷情,并赠罗帕定终身。李月娥走后,王母托媒人阮妈为俊卿说亲。阮妈来到张家,张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双全,一说便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月娥,不允张家亲事,并忧虑成疾。王母又托阮妈到李家说亲,月娥与李母喜出望外,唯其父李茂林则说王俊卿轻狂,不懂礼教,顽固拒婚。
王俊卿闻知与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爱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妈献计去张家花园相亲,以为王俊卿亲眼看见张五可的才貌后便会答应,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贾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张家花园相亲。张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见贾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顿时雪化冰消,并赠红玫瑰,私定终身。
贾俊英将张五可私赠的红玫瑰转送表兄,倍加赞美张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并将红玫瑰扔在地上。阮妈又向王母献策,先将张家小姐娶来,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张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应允,于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
李月娥得知,痛苦万分。李母溺爱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采纳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计,抢先将李月娥送到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王俊卿以为新娘是张五可,拒不拜堂。当他听说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顿时心花怒放,疾病痊愈。待张五可的花轿前来,他们早已拜完花堂。张五可闻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闯进洞房,质问王俊卿。阮妈见状,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际,突然发现贾俊英,随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剧情虽然简单,但整部剧看起来却是让你一折三叹。原因在于,这部经典喜剧,
风格幽默,唱词优美。尤其是几个经典唱段,如报花名、菱花自叹、闹洞房等,更是让你百听不厌。比如“报花名”唱段:
“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爱它一阵黄呀黄昏雨呀,出水的荷花,婷婷玉立在晚风前。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冬季里雪纷纷,梅花雪里显精神,水仙在案头添呀添风韵,迎春花开一片金。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锦,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剌儿扎得慌,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虽然是满园的花好无心赏,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
这些唱词,活泼而生动,好听又有暗指,不用说你闭上眼睛就是一副美景,就是你听起来也是享受不尽它的美妙,真是令人叹服。
再加上新凤霞、赵丽蓉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更是让你心悦诚服。让你在美的欣赏当中,又能心情愉悦,逗得你不时开怀而笑。我想,赵丽蓉能成为后来的小品艺术家,与她当年的这种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
说到这,我又想到了其它一些传统艺术形式,比如评书,相声,皮影戏(现在基本上见不着了)等。我很爱看现在的“相声有新人”
节目,几乎期期不落。我想,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像郭德纲、张国立这样的人出来,支撑并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要说,谁说戏曲不好看,我要再赞《花为媒》!朋友们,爱生活,爱戏曲,爱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好东西能够流传下去,还有待我们大家,更有待年轻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