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文学的火把
文/巫爱君
文学,应无穷的古老而超然于时空之上。
我们,应无穷的年轻而占有不尽的将来。
天地浩瀚之间,日月轮回伴随着烛台书卷,孤影残灯幻化成诗词歌赋,用人类浸着殷红血骨的笔墨,用生活之感悟浇灌着秃笔,从而用艰辛筑起“文字长城”谱写人间正气,讴歌高风亮节,倾诉悲欢离合,鞭策百味人生......
文学,深邃而厚重,选择了它,也许你从此便选择了孤独与寂寞,清贫与艰辛,甚至选择了所谓的“死亡”。然而,一个真正执着于文学的人他会在坎坷的道路上坚定而不懈。因为他们懂得:“没有暴虐的大海不是真正的大海,丢掉大海的船夫不是真正的船夫。”记得有一位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只顾风雨兼程。”是啊,一个热衷于文学的人,即使日轮西倾大海沉舸也不能折断地那根用文学支撑灵魂殿堂的巨柱,更不能撕碎他那双洞悉红尘的“慧眼”。
可如今,为什么要点燃文学的火把呢?是文学处于滞呆状态吗?打开记忆之门,苍海桑田,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风风雨雨,多少文人墨客跋涉于深山疾水,追求春华秋实。大笔如椽,小笔行云,解读着关于龙的传说,写就人间的喜努哀乐,用咸的血、泪与汗水浇铸一朵朵文艺之花。而现在,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能在文学这一块芳草地里吐真情,求真理,行真事或释解人生之困惑者有几人?能道出自己心里真实之语,怀着一颗坦诚的心叩开殿宇之厚重结实而又充满残酷色彩的“现实之门”者又有多少?正因为极少,所以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必要点燃文学的火把,重新审视春秋,正视我们身边的一切。或许,选择文学,会任重而道远。
然而,在生活中我却一直这样告诫自己:“人,无论选择了什么,一旦选定,便不允许随便亵渎于它。”我想我们选择文学同样如此。因为现实中任何一件事一旦有了轻蔑的借口,便有了亵渎的理由。我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愿意为活着而死,而不愿为死去而活。”每一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却认为有自己方向,原则和坚持的人,他才能活出真我;就像文学爱好者一样,选择了它,便要有为文学而死的勇气。
武俊瑶说过一句话:“土,忠诚于集体,才有大地;水,忠诚于集体,才有了大海。”至此,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个热衷于文学的爱好者们能有为文学而“死”的勇气,更热切地企盼你们能自豪于过去,又自信于未来。鲁迅曾写过一段话:“愿中国的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地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是的,生命没有等候,只有拼搏。希望我们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诚地履行鲁迅先生的教诲,以你的精神之笔,敏锐的双眼和超然的骨气拯救那些近似麻木或失去人之本性的灵魂,用你们清纯的思想与关爱钳上青色的文字为人类送去清凉的慰藉;用你们纯正的思想吐真言,明是非,鞭丑陋、言正气;更希望你们用自己那双独有的慧眼“洞悉”人间风雨,奏响今朝的“跨世弦音” ......
文学之路,艰辛而漫长。然而,我们美丽的青春企盼我们耕耘,有限的青春更需要我们积极的奉献。我们既然选择了文学,面对泱泱的文学大海,我们不但要继往,更要开来。相信用我们的坚定与执著定能点燃文学的火把,定能把文学之火燃烧地更旺而让这座神秘的文学殿堂变得更加绚丽与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