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秸紫穗罩阴凉
文/Milier(米粒儿)
早晨为了拍这组玉米须的照片,跑了很远的路,进了地里还让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衣服,站在路边拍,又让两位路人路人指指点点,好像我没见过玉米一样。
玉米,见过的多,真正了解玉米的估计也不多吧。
比如,这玉米竟然也是外来物种,原产地在美洲,哥伦布环游世界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物种,到了明朝的嘉靖年间才被引进中国,说嘉靖年好像有点陌生,网上说就是写《金瓶梅》那个年代,网上还一直讨论,玉米产量那么高怎么就没救了大明朝。
玉米在明朝被称作“番麦”、“西天麦”以示是异域物种,清代马国翰的《宿马蹄掌偶吟》曾写到:“番麦高撑杵,香蒿细缀珠。”
到了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才第一次有了“玉米”这个称谓。
这样一看不免有些小得意:明朝以前的皇帝们都没见过玉米,也不知道玉米粥啥滋味呢!他们若是见了金黄金黄的玉米棒,金黄金黄的玉米粥,是不是得命名为“金米”啊?
玉米嫩着煮了,熟了烤着吃,可以磨粉熬粥做糕饼等等,这些都知道的略过,今天只想说说我拍的这些玉米须,这可是宝贝。
玉米须,有白、黄、紫红等各种颜色,呈团须或丝线状,阳光下鲜丝线微透明,有美丽的光泽。
。 我拍照片的时候看着它们很像歪果人那一头头红色或黄色的卷发,心想:都来中国几百年了,怎么头发还没变直变黑啊,打着卷儿,染着色儿,生怕不知道你们是小鬼头一样!
玉米须,可以药用也可以代茶饮,药效也是包治百病的节奏,我自己体验过的只有几种:美肤,减肥,消肿,止痛,安眠。
有一年冬天特别不舒服,天天失眠,浑身关节酸痛,小腿也肿呼呼的,懒得打针吃药,有中医朋友推荐一方:干玉米须煮水代茶饮,一日多次。在村里找了一些干玉米须,每天煮几碗,加温水当茶喝了,没想到喝一个月就跟做了美容一样,肤色白里透粉,不失眠了,腿也不肿了,各处关节也不乱疼了,上秤上一站:轻了8斤!
跟中医朋友说,这是神药啊,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些术语:玉米须,又名龙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胆、膀胱经,利尿消肿、平肝利胆。。。。。。
说一大堆,记不清楚了,也不明白那些术语,味甘胆明白,玉米须煮水喝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先写到这里,夜深了,困了 手指划得疼,关于玉米须的故事请继续关注《米物语—玉米须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