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头条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微信:lanxiaolan131452

作者简介
刘国民,男,河南正阳人,退伍军人,于部队服役期间,在驻地文学刊物发表过散文,现为下岗职工。微信名:有你真好。

打工记
刘国民
一九九四年底,我从部队退伍回家,暂无安置工作,迫于生计,只好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开始了艰辛而苦中有乐的打工生活。
我跟随青海油田石油勘探队赴西藏境内进行石油物理勘探,一切新奇而又陌生。入藏前,我们石油勘探队一行一百多人,按要求被安置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一家宾馆,进行为期一周的高原气候适应休整。因格尔木市的海拔相对较低,这种过渡式的适应休整是极为必要的,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们务工者的健康。
西藏境内的施工工地属典型的高原气候,海拔在四五千米上下,初次到来的内地人大多有高原反应:头昏脑涨,浑身无力,连正常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别说得干较为繁重的体力活!还有个别高原反应较为严重的务工者,因高原缺氧而患上了脑水肿或肺气肿,无奈,只好返回内地医院就治,提前结束了此段还未开始的打工生活。据当地的医务人员介绍,脑水肿和肺气肿在高原地区,如果得不到及时就治,具有极大的生命危险。
我们由几十辆吉普车、大卡车、仪器车、板房车等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挺进藏北高原,翻雪山跨江河过草地,大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气势。藏北高原虽人迹罕至,但景色壮观旖旎:时见巍峨高山,夹杂丘陵平原,遍布江河湖泊,戈壁沼泽相错。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的车队驶过十多公里的里程,也才偶见零星的牧民毡房和一群群散放的牦牛,有幸者还能见到野生羚羊和时而出没的狼群……介时,随车同行的工友们不约而同地高唱起那首经久不衰的老歌《青藏高原》,虽然有些走调,但一点也不觉得难听!
我们到达目的地,安顿好基地营房的第二天,紧张有序的工作也便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放线班,所谓放线,就是在标置好的测线上布设导波线路。我们几十人呈一条直线撒开,各负责一段,首尾长达数公里。
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领教高原气候的恶劣多变,尤其是夏季。我们的工期也正是赶在初夏。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像往常一样被分散到线路上各自忙碌。中午时分,突来一阵狂风,天空骤然漆黑,紧接着豌豆般大小的冰雹倾泻而下,砸得我无处躲藏,只好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冰雹虽是停了,但又来了一阵暴雨,因无处避雨,我自然是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暴雨仅仅下了几分钟,就雨过天晴,继而又骄阳似火,烤得我大汗淋漓。遇到这种高反差的巨变天气是常有的事,而且一天中间隔反复多次,我们身上的衣服也随之干湿交替,难受至极。但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们每一位劳动者并没有退缩,一直勇敢地面对着这恶魔般的鬼天气。我也真正地领略了这句名不虚传的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
测线横跨沼泽地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波线不能运送到位,全靠人工肩扛背驮。那天,天还飘着小雨,我们照旧出工作业。因测线延伸沼泽地长达数公里,车辆无法驶近,队长号召全员上阵,徒步进入。我们每人身背几十斤重的导波线,脚踏泥泞、左陷右滑、艰难前行,也有几位调皮的工友边走边哼着小曲,看似轻松惬意。因高原缺氧,我们每走二三百米就累得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歇息。为了鼓舞士气,当年已四十多岁的队长也亲临上阵,和工友们肩并肩负重前行……
高原气候变化无常,且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酷暑难耐,夜晚寒气袭人。夜晚收工归来,因车辆误入沼泽被陷,全车人员夜宿荒野也是常有之事。工友们被冻得瑟瑟发抖,无奈,只好拾来残枝败叶点起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四周,群情激昂地齐唱起西北民歌,还有几个文艺青年结帮搭伙,狂热至极,跳起激情豪放的民族舞蹈……据经验丰富的老工友介绍,这种荒野之夜的篝火联欢,既可取暖还可以提防野兽的偷袭,实为一举两得。
我们这班儿务工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抢险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我们时常在深夜酣睡中被叫醒,去参加各种救援:什么线路不通影响放炮作业需重新布置呀、遇险江大河无法跨越需人工漂流呀、车辆陷入沼泽地动弹不得啦……为了保证工期内顺利完工,这些险情都需要我们随时处置,不容丝毫懈怠。挑灯夜战、彻夜无眠是常有之事,着实让工友们苦不堪言。值得庆幸的是,艰难险阻并没有击退坚强的石油人,预期七个月的任务,我们仅用五个多月就收工告捷。
时光飞逝,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这段刻骨铭心的打工经历虽已事过境迁,但当年与我同甘共苦的那班儿石油人的精神却永驻心坎!
广告之页
———————————————————————————————

我公司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附近有三个酒店,价格从180---480元
昆明火车南站(高铁站)有两酒店
有需要请联系15908808316
公司电话:0871--4008539995

云南万金安酒店有限公司

昆明趣住(汉庭)酒店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