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认真,所以记得
文/胡海宏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落伍的人,可事实上却是。
学会用微信也只是两个月前的事,刚刚学会了复制文字、上传图片、分享美文,还不熟练就一不小心又把手机上的微信软件给卸载下去了,只好重新下载安装,让儿子帮着用手机号重新申请了一个号码。
刚申请完就看到一个网名黑蝴蝶的人和我打招呼,隔了一天才回复,问对方是谁,“嘿嘿,我是你的学生张月呀”想不到竟是我以前在乡下教小学时的学生,那时我当班主任,教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每天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教到他们从一年到四年级后,被调到县里中学,张月来中学读书,又接着教了她一年语文,现在她已经上大学了,因为有我的手机号,所以加成了好友。
和学生聊天是一件开心的事,聊着聊着就感慨起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掐指一算至少也有5年不见了吧,她一定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可在我的记忆里她还是那个梳着一个马尾辫的小女孩。“今天我们画了一份手抄报,我就想到您了,小学的时候,你总是让我们画,还那么鼓励我们……”“是吗?我都忘记了,你还记得。”“因为那时小,所以在很认真的过生活”,张月的话让我一惊,是啊,很认真的过生活。
那时候他们是小孩,对待什么都很认真,教他们时,我已上班6年了,早就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没有了当初的认真劲。
记得一次过愚人节,学生早早的就来到学校,在教室里认真的上自习,鸦雀无声,我走到门前,看到门竟然是锁着的,就气不打一处来,让学生打开门后,不问青红照白就把锁门的学生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
那是一个平时在班级里很淘气的男孩,是张月的孪生哥哥张明,我把他叫到前面,大声地训斥着:“你看你,怎么和你妹妹一点都不一样呢,你妹妹在班级是班长,又听话又懂事学习又好,再看看你,每天除了淘气还能做什么?胆子又大了,竟然还敢锁上门,跳窗户进来,你还懂不懂规矩……”不记得自己说了多少伤孩子自尊的话,孩子被训哭了,令我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几个孩子也跟着哭起来,我以为他们是一伙的,看到张明挨训了也跟着起哄,就训得更来劲了。这时有个平时我很喜欢的女孩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您别生气了,他们不是故意想气你的,他们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听说愚人节谁要是被愚弄了就会很幸福,很开心,他们商量后就想到这个办法,锁上门装做没有人,然后在教室里认真上自习,是想让你开心的,没想到您反而生气了……”,听了孩子的话我先是一愣,接着眼泪就不挣气的滚落下来。我竟然冤枉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看到我哭了,那些先头没有哭的孩子竟然也跟着哭起来,结果班级哭成了一团,不成样子,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我的泪水还会止不住地流下来。
那时候我做了多少错事啊,让同学们使劲的挖树坑,直到树坑变得圆圆的,特别好看我才罢休;要下雨了我还领着孩子们在花池子里栽花,结果雨水和冰雹一起下来,我们躲到了临近的厕所,可是雨太急太大了,我又怕雨水把厕所冲塌了,就领着孩子们往教室跑,厕所离教室很远,有的孩子的头被冰雹砸了大大的包,看着孩子疼痛的样子,我只有后悔的份,连心疼的资格都没有;很热的天我领着孩子们薅葱池子里的草,结果贺伟中暑了,我没有别的,只能买雪糕给她解暑,那时候的我连藿香正气片都不知道给孩子买;孩子们写小楷,一篇当中要是有一个错字,我就会让他们撕掉重写,有的孩子要一连撕掉好几页。那时候我想的不是学生,就是我自己,我想孩子的作业写得干净,期末检查的时候,我就会得到领导表扬;孩子们劳动表现好,就说明我有能力,现在想起来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
我问张月还和其他的同学联系吗?她说有好几个已经结婚了,问起她的哥哥张明,她说哥哥刚从阿尔山回来,正在开钩机。我当年怎么就说他什么都干不了呢?我和张月说我当年做的太不好了,张月却说同学们都非常感谢我,说有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在我这学会的,我搜肠刮肚的想,却怎么也想不出我曾经教给过他们什么。可是,孩子们却记得,或许人生有许多事,因为认真,所以记得。
流年似水,光阴一去不返,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被尘封在记忆的最深处,忽然有一天,情感的闸门被点击,记忆的系统被激活,那些尘封的往事便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幸福的,快乐的,甜美的,坎坷的,忧伤的……一点点的在眼前呈现:憨厚老实的钱程,曾经在放鹅时掉到枯井里,自己用鞭子在枯井边沿挖坑爬上来;劳动积极的韩冬,因为被表扬,劳动结束了还不肯回班,非要把院子打扫得更干净些不可;聪明淘气的李朋飞,有一次假期劳动,说是请假上厕所,结果偷着溜回了家;留守儿童王金凤,拿着妈妈在北京写回来的信一遍遍的让我念给她听;乖巧懂事的王立超,摘大扁杏时,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小声的和同学说“咱们得跟着老师,要是老师有危险了,咱们好保护她……”聪明又有些磨蹭的樊志宣,总是最后一个写完作业。秀气的班长张月、爱笑的学习委员贺伟、倔强的体育委员朱朋博,内向的李静、文静的王慧楠、胆小的刘宇……
“老师,寒假回家我去看你。”“嗯,等着你……”透过阳光,我仿佛看见一只美丽的黑蝴蝶飞到了窗前。
作者简介:
胡海宏,内蒙古兴安盟人,人民教师,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记忆中的红苹果》、《漫谈过年》发表在《兴安文学》等刊物上,《回报母亲》、《电视情缘》、《让过程美丽》等多篇文章在兴安日报上发表。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周瑟瑟
执行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