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地平线
懿馨
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叫地平线。小时候学画画,老师告诉我们近大远小。比如画一排树,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再画树,由大到小一直画到直线处,这条直线就是地平线。我是在浑南的桃仙村长大的。上中学时经常下地劳动,冬天平整土地,夏天铲地拔草。站在地里向远处遥望,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了。
大约是1996年吧,我新买了一辆自行车。于是,心血来潮。从沈阳城骑车回桃仙村。过浑河桥沿着沈丹公路一直向南骑,到了营城子再往前走,就看见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了。此时正值深秋的傍晚。饱满的稻穗深深的弯着腰,似乎在向忙碌一天的太阳鞠躬致谢。西边的晚霞把稻田染的一片金黄。夕阳、田野交相辉映,煞是好看。我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于是下车,边走边欣赏那向远方地平线缓缓沉下的红轮。我叹息自己买不起相机,不能把这般美景拍摄下来。而现在,几乎每人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多功能手机,可以随时拍下各种美景。可是,在浑南却再也找不到大片的稻田,再也看不见向地平线落下的夕阳了。水稻玉米高粱地已被漂亮的高楼小区,四环和沈本高速公路所取代,夕阳也早早地被高楼挡住了。

是啊,如今的浑南很难再看到地平线,但浑南人也不再是农村人了。他们不再下地耕田、辛苦劳作。他们住进了楼房,享受着城市居民的各种待遇。林立的高楼和一条条宽阔的公路,高铁,飞机场组成了别样的城市美景,显示着沈阳的富贵与大气。虽然浑南现已少有自然风景。但是那些人文景观却是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历史的必然。浑南,已是沈阳市的窗口与品牌,它正在以雍容华美的姿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几天前,我去看5岁的小侄女。她拿出自己的画让我看:“姑姑,这是火车,这是地平线,火车在向着地平线开。姑姑,你带我去看地平线,好不好?”看着天真可爱的小侄女,我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偌大的沈阳,偌大的浑南,还到哪里去找地平线呢?于是我告诉她:“在沈阳城里是看不到地平线的。让爸爸开车带我们出去。出了沈阳城就可以看到地平线了。”其实,我并不是为消失的地平线叹息,而是为沈阳,为大浑南的迅猛发展感到欣慰;为自己做为沈阳人,做为浑南人而倍感自豪。地平线永远不会消失。只是我们的视线被景物遮挡,看不见罢了。

作者简介:
懿馨,沈阳市浑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沈水南风》微刊副主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