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忠山的驴
文/陈欣
生在平原,长在平原的我,却从小爱上了山。去过泰山,上山途中看到了泰山挑夫负重而上,额头上坠地成八瓣的滴滴汗水;到过峨嵋山,见到了峨嵋群猴与游人讨要食物的逗人劲头与贪婪;然而,早在2002年来到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的景忠山,我却看到了景忠山驴的一种坚韧、一种聪慧、一种悟性。

在莽莽燕山的怀抱之中,景忠山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在那里。漫山的翠绿苍松让我深深的感觉着幽谷清风的气息,给人与痴恋。听人说和查看历史得知清朝康熙大帝曾多次驾幸景忠山,又听说山中有明朝的“三忠祠”山顶还有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碧霞元君大殿,于是,乘兴而去。
进了景忠山的山门,一步步拾级而上,穿过四帅殿,饶过御佛寺,慢慢向山上行进。走了一段时间,觉得有些喘,我便在一个平台上稍事休息。不经意间一回头,忽见一头驴站在我身后,一队毛驴上山而来,背上驮着木工们打好的建造房屋用的窗户框,它后面的驴儿们分别驮着几大桶水和米面。我赶紧闪到一边让路,正在我观看时,驴的主人吆喝了一声,驴子们就继续前行了。打头的驴先是向左侧斜拾级而上,走到一个平台后又迈步向右侧斜走去。这一左一右的侧斜的前进方式,写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正反Z字形。

独自前行的我,起初还是心不在焉的看着这些上山而去下山而来的驴儿们,看着看着忽然想到这景忠山的人也太聪明了,往山上山下运东西,用驴驮而不用人去挑,这是何等的机敏哪,古往今来省去了多少背负青天肩挑担之苦哇。我若有所思的继续向上走,在山路石阶的一处平台上停下脚又歇了一会儿。放眼望去,远近山峦叠苍驻绿,置身其中真是心旷神怡。赏景之余,不断思索,而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上山省劲。驴背负重载,若沿着石阶直接向上,无疑会使物体产生垂直向下的重力,有一种沉重感。而斜向侧行迂回前进,则可缓解或减轻驮在背上重物的这种垂直压力,会有一种较为轻松的负重感。哦,原来这驴也有如此灵通的悟性,而且在它的驮运实践中,能觉察并运用了力学道理。就这样避重就轻的年年岁岁朝朝暮暮的往返在景忠山那1872级石阶之上。由此,我也想到,这普普通通的毛驴儿都能超乎人们想象的聪明。那么,自古以来人们就常说的“蠢驴”“笨驴”似乎也应该得到正名了吧。


作者简介:
陈欣,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北分会会长、签约作家。《精短小说》杂志绿版河北采编站主任,《作家文苑》报执行主编。
1993年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作家预备班学习,1994年7月被录取为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正式学员。
曾为《南国诗报》专栏作家;《芳草》国企文学杂志主编、唐山“首佳”老年大学首任校长。
著有《陈欣作品选》《岁月回响》《新春文稿集》《梦回唐朝》《携一抹阳光》等文学专著。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周瑟瑟
执行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