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 鸡 肉
因为嘴馋,便时常想到吃。如今好吃的东西不少,却总也提不起味蕾的激动,也许是现在的味道太丰富了吧。不管怎样,我总是怀念孩提时的食物,那味道,至今想起来还满口生津呢!
最强烈的味觉是那时的鸡肉。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养几只下蛋的鸡,鸡下蛋后,拿到村里的代销点换些灯油火柴碱面之类的物品,或者来了贵客作为招待客人的佳肴。鸡在当时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鸡作为家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这个家庭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家庭的主妇和主母的心里,比多产的男孩女婴还要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从不敢怠慢他们,每每从自己的牙缝里攒一些食物,供奉给它们,还要经常地掏出鸡粪,垫上晒干的沙土,来保证它们健硕的成长,在他们的眼里,几只老母鸡就是他们的银行,他们的日子,他们一家生活的神!
我的姥姥和其他的主妇主母一样,把自己的大部心思都给了她那些可爱的鸡们,她精心的喂养它们,呵护他们,祈求它们多生出一些蛋来。我不止一次的看见,姥姥踮着小脚,在雨天嘴里咕咕的叫她的鸡回窝;还看见她从鸡窝里掏出鸡蛋时脸上舒展的皱纹。哎,我那爱鸡如命的姥姥啊!
生活如此艰辛,吃鸡肉简直是不可能的。但我的记忆中却吃过两次姥姥家的鸡肉。一次是一只被黄鼠狼咬断了脖子的鸡;一次是因为患鸡瘟死掉的鸡。抛开黄鼠狼咬断脖子的鸡,就是得了瘟病死了的鸡,那时也绝没有人扔掉,一定会炖了吃掉的。
鸡死掉后,姥姥会先把一些长鸡毛拔下来,放在一个篮子里,留作扎鸡毛掸子;然后烧些开水将鸡烫一下拔毛,直到弄得干干净净为止。拔完脏,洗濯干净,先用热水焯一下,用刀卸成小块,就开始炖了。炖熟后,姥姥通常会在鸡肉里加一些粉条,这样一盆奢侈美味就会摆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我当然是主角,鸡腿和肉多的地方自然会落在我的碗里,那吃在嘴里弹弹的口感,那香醇的味道,唇齿留香,那是我最最开心的时候。而姥姥是绝不动一筷子鸡肉的,她说不爱吃鸡肉,我当时想,这么好吃的东西,你怎么不爱吃呢。
现在想来,姥姥岂是不爱吃鸡肉,而其实是心里在滴血,那是她一口水一把米像孩子一样精心养育的生命,那是家里可以支配的一部分开支啊,她那能吃得下呢?
姥姥早就去世了,姥姥炖的鸡的味道仍然留在我的味蕾里,当然,令我回味的不仅是鸡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