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度诗歌02期作品展示
民间
何金
不能再容忍田野只开一种花
有时狗尾巴草比玫瑰更有深意
蚂蚁和蚯蚓舒络被冻结的土地
河流拿出那么多星星捧给夜空
老妇坐在深夜的路灯下梳理白发

作者简介:何金,本名金伟信,回族,吉林市人。作品发表于《作家》《山花》《民族文学》《中国作家》等,收入《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当代卷》,两度获得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项目扶持。2018年1月创办《小诗界》诗刊。现居吉林市。
下雪了
冯冯
下雪了,天空这个巨大的裁缝铺子
将巴掌大的雪片缝成白布,从天而降
人间素缟,那么多都化成了春水

作者简介:冯冯,本名封艳,回族,祖籍山西大同。作品发表于《作家》《民族文学》《中国诗歌》《天津诗人》等刊,出版诗集《灵舞》。吉林省作协会员,《小诗界》诗刊责任编辑。现居吉林市。
后来,就爱上了蛙鸣
静川
直到谷雨,流满荷塘、水库、稻田
蛙鸣就吵醒我的父亲
暗暗发誓
用奶奶纳鞋底的锥子
捅破它们的
噪音
在池塘,或在水库的岸上
我坐等老槐
扯下夕阳的旗帜
翻开一本,父亲买来的线装书
等,泛滥的蛙声靠岸
也是那一年,我在那本搬进城里弄丢的线装书里
认识的辛弃疾
后来父亲他说:我们有
隔世之缘
我曾经在他夜行黄沙道中
学艺。后来
就爱上了——
蛙鸣……

作者简介: 静川,本名于江龙,当代浪漫主义诗人。小说、散文、诗歌及评论发表《诗刊》《诗选刊》《星星》《芒种》《绿风》《兵团日报》《吉林日报》等省级以上期刊。1992年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习班进修,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市昌邑区作协主席、《长白岛》文学主编。
又见托巴红
杨春颖
夏日的山风把最浓烈的红色
给了你
而你,却把心底最沉重的思念
给了我
夏天来了,托巴红了
托巴红了,我又想你了
一想起你
就像那些从刺棵上被强行摘下来的托巴
心被掏空了一次又一次

作者简介:杨春颖,女,吉林省舒兰市作协会员,2016年以来在纸媒和网络微刊发表过诗作。有诗歌选入《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
写给地震中的一幅照片
高森林
时光停在这里了
那婴儿含着母亲的乳头
甜甜地吮着
母亲的身体在慢慢地凉去
她嘴角的笑意里
还存留着不尽的爱
风急急地吹着
仿佛要把这爱唤醒……

作者简介:高森林, 1970年生,吉林永吉人,吉林省作协会员。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潮》《作家》《吉林日报》等报刊。出版诗集《泥乡土魂》,荣获2016吉林省十大农民作家称号,同年获全国鲁藜诗歌奖三等奖。诗作收入《中国乡村诗歌选编》等多种选本。
在向阳坡上安家
张晓英
上午阳光真好
我们取土木造屋
一间已经够大
我去近处拾干枝为柴
采淡黄色冰凌花
你引风生火
煮一米阳光当午餐
我对着山谷唱歌
你在醒来的春泥中打垄
种土豆、玉米和山芝麻
偶尔我捡石子当字为你写诗
一日一月一年
把山风和鸟鸣当孩子养大……

作者简介:张晓英,女,吉林省作协会员,曾参加鲁迅文学院吉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习,被吉林省作协授予“吉林省首届十大农民作家”称号。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作家》等刊。有诗歌入选年度诗歌选本。?现居吉林蛟河。
即将被雪覆盖的落叶
华生
我像一枚即将被雪覆盖的落叶
破败的身体,已经
被习俗的虫子咬得凌乱不堪
交叉感染的病毒,在风的推动下
四处蔓延传播,像燃烧的星星之火
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燎原之势
习俗的水,在尘世的身体里
不断地循环,我相信
总有一天,它们
会从血管的薄弱之处爆裂
到那时,流淌出来的云
集结在天空,会下一场雪
一场很大的雪,覆盖所有的不洁
所有的破败现象,连同我的身体
一起埋葬......

作者简介:华生,本名张德军,吉林省永吉县人,6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诗歌散见于《诗刊》《诗选刊》《作家》《山东诗人》《参花》等文学期刊,有诗作入选《吉林省作家作品选》《中国乡村诗选编》。
你的窗
指月
白色塑钢窗里
幽藏着一双明眸的期待
外面桃李芬芳,蝶飞燕舞
渴望开启那扇窗
送去一个曼妙女人的心
和暖暖温情语
可是,你的窗关着
万千塑钢窗中
最平凡最普通的一个
窗台摆放着
君子兰
我在你的窗前
揽月,吟诗
你的窗,为何
落下帷幔

作者简介:指月,本名姜月霞,女,70后,高级教师。2018年起开始写诗。舒兰市作协会员。
迷路
张舟
在异国他乡的大都市
独自在黄昏后的大街上徜徉
周围密布着高高的森林
满目飘忽不定的极光
各种肤色的人们
在光影中闪现变幻
不知哪里是终点的汽车
汹涌着奔向四面八方
在这似夜非夜的时空里
太平洋海风的清凉
止不住时差与方向的眩晕
沿着一位少女的手指
寻找到不过几米的归宿
如牛顿见之于苹果落地
两个世界间的迷途
就是一指之悟,几步之遥

作者简介:张舟,本名刘忠义,吉林永吉人。2000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布谷鸟为谁鸣叫》。现居长春市。
老宅院
周了了
记忆像一双残酷的手
牵着我重回旧时光的河流
那时,庭院崭新
我在这里出出入入
12条护院狗,二三百头肥猪
生活喧嚣、殷实
一砖一瓦构筑的婚姻
仿佛是牢固的
这里的一草一木
摇曳着从前的日子
今日走近
围墙的伤痕,依稀可见
伫足院外
我的思绪如六月的杂草疯长……

作者简介:周了了,女,60后,吉林舒兰人。写散文,也写诗歌,擅长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