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连社,网名瀛洲居士。《诗词吾爱》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协会员。
钟情诗歌散文,尤喜《易学》。 感喟于汉字音韵的抑扬顿挫,惊羡于汉文内涵的博大精深!喜欢用字跳舞,以诗绘画。惬意与诗文谈情说爱,共襄今生今世。
《诗经·大雅·思齐》属于《文王之什》之一,当属赞颂文王者。因开篇盛赞“周室三母”,引发争议由来已久。其实大可不必。一是诗经惯用手法起兴使然;二是文王之所以圣,与三母不无关系使然。关键是,鉴赏此诗,须知文王圣、三母亦圣!我们抛开“文王圣”不谈,仅就“三母圣”陈述一斑之见。
读史者周知:古公亶父(太姜)——王季(太任)——文王(太姒),属于祖孙三代。《烈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有载。三位王者无需多论,三位国母何其了得!
《思齐》曰:“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太姜曾协助古公亶父迁居岐山,开疆扩土,建都立业,避让、威服戎狄。
太任温良贤淑,孕期特别注重言行,自认为母亲的言行对胎儿发育影响至关重要。不看不该看的东西,不听不该听的声音,不说不该说的话。此所谓“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因而文王属于优生优育,“学一识百”,何其聪明! 其母可谓中国胎教第一人。
太姒崇敬她的太婆婆太姜,和婆婆太任,恪守妇道,日夜勤劳辅佐文王,后宫之事井井有条,解决了文王的后顾之忧。
因此说,周朝八百年,不仅仅是太王、王季、文王、武王之功,外戚之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可见:小而言之,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大而言之,国有贤母君无后顾之忧。
有诗颂曰:
一(平起)
周朝三太贤明数,打理宫闱史记殊。家有良妻无厉咎,国生徽母万民孚。
二(平起)
古公亶父降戎狄,迁徙岐山创业基。思媚周姜贤内助,和衷族室解民危。
三(仄起)
太任贤良知慎独,言行举止正端姝。优生精育先驱者,胎教中华第一儒。
四(仄起入韵)
太姒徽音尚嗣承,恪遵妇道有标绳。百男惠与周宗室,相比嫦娥胜一姮。
附:
《诗经·大雅·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暇。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