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就怕别人不了解自
文/逯家驹
在《论语•学而篇》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既然人人都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就无须去了解别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看做是“我”;倘若所有的“我”都不须要了解,也就等于所有的别人也不须要了解。比如你对朋友说:“我不怕你不了解我,但我怕我不了解你。我想了解了解你,你能答应吗?”这时,朋友一定也用同样的话回应你,让你答应他的请求。于是,你就为难了,如果也拒绝的话,那谁想了解谁都是不可能的;而答应了,说明你并不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允许和渴望被了解。事实上,大凡人都有让别人了解的意愿。

当然我们应该宽容些,姑且认为此观点可以成立。那么,我们真的不希望也不须要别人了解自己吗?未必吧。孩子学会了说话,渴望父母夸奖;学生做了好事,渴望老师表扬;下属搞技术革新,渴望领导支持;上级发布政策,渴望群众理解。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渴望被人了解的心理,除非它是一个伺机作案的歹徒,怕别人一旦了解了自己,进而发现其罪恶企图而最终坏了大事,否则没人反对别人了解自己。对了,还真有那么一种人怕别人了解,就是患有自闭症的朋友,但那是病态,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足以说明问题。
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有很大的成分是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我们都十分熟悉央视的“星光大道”“青歌赛”“汉字听写大会”以及“成语大会”等节目,其所参赛的选手哪一个不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哪一个不是渴望更多更多的人了解他?哪一个不怕别人不了解他——都怕!而且是必须地“怕”……
翻开历史,“毛遂自荐”的故事可以说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毛遂主动请缨,跟随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也没有结果,此时一个叫毛遂的挺身而出——他就是让赵国和楚国都好好地了解了解自己,进而展示自己的本事,实现生命价值。也正是这一明智之举,使楚王当即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倘若毛遂不积极主动地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积极主动地“推销”自己,后果又会怎样呢?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一个人怕就怕不被别人了解。不了解也就不能被理解,不理解就可能坏很多事情。在渴望别人了解自己的同时,再主动地去了解别人,这才是明智的处世之道……

(图为作者参加吉视影视频道《你不知道的吉林》节目录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