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花溪荫福地 真山真水竞风流
刘文波
秀丽花溪,养心福地。花溪之美,美在花溪的水;花溪之秀,秀在花溪的山;花溪之韵,醉在人文底蕴。
大美花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迷人的景色数不胜数,犹如一朵真山真水的绚丽奇葩,不愧为黔中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天河潭的幽,十里河滩的秀,青岩古镇的韵,让南来北往的游人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亲临其境,用心去感受天河潭的幽,去感受十里河滩的秀,去感受青岩古镇的韵,你感觉到如品赏一幅幅美仑美奂的风景画卷,终身难忘。
天河潭的幽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芦荻河经暗湖形成竖井深潭,天生石桥横跨壁立的两山之间,过桥洞的河水,从天而降,涛声轰鸣,飞珠溅玉,形成一泓深潭,潭水穿过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天河潭”。
风光秀丽的天河潭,属于典型深层碳酸岩裸露地块,褶绉频繁,断裂交错,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天河潭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涛声,碧潭衍飞瀑,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誉,被誉为“黔中一绝”。
在天河潭南北两岸,悬崖奇峰之巅架有一条钢绳索道,游人乘索道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临空俯瞰天河潭全貌,领略悬空飞驰的刺激和美感,令人心旷神悦,拍手称绝,被称为“黔中第一溜”。
进入景区,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二百一十米宽的钙化滩瀑布,也是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此时正值水大,钙化滩瀑布犹如脱缰野马一般轰鸣直下,势不可挡,在冲坑溶潭下溅起层层水花,荡起漫天的水雾,甚为壮观。据介绍秋冬水枯时,钙化滩瀑布顶端挂满了下滴的水帘,如丝如绺,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飞舞,扬扬洒洒,好似天女散花一般的美丽。
钙化滩瀑布下游的一段河谷,就是著名的香粑沟,景色十分的秀丽。钙化滩瀑布飞泻而下,经过天长日久的冲刷和浸蚀,使香粑沟河谷忽而迁回婉转,忽而奔腾跳跃,形成了许多星罗棋布奇型怪状的石灰溶岩洞,造就了如关水、浣沙洲、绾髻园、仙女出浴等优美的景点。独特的香粑车、水车、水碾、水磨点缀在香粑沟四周,古香古色,充满着神奇的韵味,成为了天河潭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作。
紧连着钙化滩的卧龙湖,湖面清澈,碧波微绉,随着清风的轻荡,激起阵阵波澜,湖光山色十分的迷人。百步石桥如长长的龙脊浮现在湖中,好如一条巨龙在水中忽隐忽现,激起了游人无限的遐想。卧龙湖岸边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在四周秀丽山色的陪衬下,游人好似进入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景色独特的龙潭洞,是天河潭最美丽的地方,由水洞和旱洞组成,令游人称绝。龙潭洞因河水长期被阻塞,产生旋回流,经过长期的冲刷和浸蚀作用,构成了“腹中天地阔”的庞大的地下景观,形成了地下天楼、天桥楼、鹊巢楼、月牙楼、海螺宫、潮夕潭、木鱼潭等迷人的景色。
绿水深透的水洞,长约一公里,最宽处八十多米,最窄处仅二十米,洞顶最高处五十余米,暗河水深处二十一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林立,造型各异,游人可以乘船游览观赏水洞的胜景。
景色独特的旱洞,分为三层,曲长二公里多。旱洞内有一座天然石桥奈何桥,直立地巧架于洞里两座悬崖之间,非常的神奇。奈何桥下面有深不可测的阴潭,甚显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旱洞内遍布着玲珑剔透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游人眼花缭乱。旱洞内还有新奇时尚的时空隧道,五彩缤纷,霞光四溢,令人着迷,游人游兴大增。
接着乘坐快艇,遨游在两岸修竹婆娑的长河里,沿途观赏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欣赏牛羊点缀的沟坡,牧童放歌的田野,远望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这是游览天河潭收获的另一种乐趣。极度疲劳的体力能够得到适度的放松,也是一种舒适的享受。
黄昏将临,在天河潭附近的村寨就餐农家乐,又另有一番风味。古色古香的农家小园,用青石板建造,极富民族风情,呈现出一幅的靓丽风景。风味独特的农家菜,十分的可口,是城里不能吃到的。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姑娘,手里端着盛满清香米酒的酒杯,唱着欢快的迎宾曲来敬酒,会让客人乐不思蜀。
天河潭的幽,在仙山秀水,幽潭天桥中蕴藏。

十里河滩的秀
在车水马龙的花溪大道上眺望,大将山下由西而来的花溪河,突然转头向北流去,形成了与大将山平行而流,相依相偎,丰姿绰约的十里河滩。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这是陈毅元帅对十里河滩的赞美,由此十里河滩被称着镶嵌在花溪这颗“高原明珠”上的瑰丽“宝石”,因而声名远播。
在蓝天白云下,观看黛色葱荫的花溪河景,天空蔚蓝碧尽,白云洁白无霞,河水清澈碧透,山峦挺拔苍翠,鹰翔鸟鸣共舞,秀树彩花斑斓,蜂蜜飞舞戏花,蝴蝶起舞翩翻,让人入迷。在阳光、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相互映衬下,十里河滩的河流,更加显得绚丽诱人五彩缤纷,青绿透亮熠熠闪光,呈现出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
十里河滩的秀,在于有一条清澈碧透的花溪河。
花溪河河水清如平镜,水流回曲,鱼戏碧水鹭翔浅滩,水草浮萍绿茵点缀,鸳鸯水鸟成双列队漫游,给人一种轻风拂面赏心悦目的感觉。花溪河中沙洲绿岛千姿百态,古朴斑斓的水风车,古迹斑驳的水碾房,石墩相间的过河跳石小径,让人会有一种走进河溪历史的感慨。
花溪河两岸垂柳婆娑枝繁叶茂,满河柳条有的随风飞舞,好似迎风的使者,有的柳枝半条直垂河中,犹如拂摸水流的精灵,使暗流的河水充满了灵气。
从董家堰步入十里河滩,这一段是十里河滩最美的一段,沿河岸的风光让人迷醉。沿着河床茂密的树丛,走在木方条嵌成的步行道上,你会有一种轻快的感觉油然而生,游玩的步履会轻盈了起来,赏景的趣味瞬间会浓了起来。
木方条组成的步行道,沿着不太规则的河岸延伸而去,一直漫到荷田的顶端。步行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有景观的地方,都能通步行道。步行道一面由密植的小树组成绿荫葱茏的夹巷,野花草丛生长其间,望着就有几分美丽悦目的之感。游人可以观赏夹道外面荷田里的荷花景致,观看荷田岸畔生长的奇花异草,让你观润眼景。步行道的另一面则是用竹子夹着步道随河岸而行,无数的垂柳布满岸边,少量的樟树、水杉、女贞、风杨、银杏点缀相陪其间。游人沿途望着夹道的垂柳秀树,观赏着碧绿清透的河流,会在河水的欢快声中陶醉。
漫长的木方条步行道靠河岸一边,设置有木板嵌成的小平台供游人观景和钓鱼。游人站在小平台上,放眼望去,两岸垂柳的枝条吊荡在水里,戏水的鸳鸯漫游在密布的水草旁,成双结队的亲密感令人痴迷。突然听小孩的欢叫声,鸳鸯便一下扎进了水里不见踪影,很久才从不远处冒了出来,引得游人惊呼起来。游人在小平台上钓鱼,又有另一种乐趣。当看到水里的浮飘微微地动了几下,钓鱼的人把握好时机,猛地一提鱼杆,鱼儿被钓了上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只有钓过鱼的人才能理会到,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呢。
不时站在清爽洁净的步行道上,游人远看河岸两侧的广野,绿树花丛秀景顿时展现:远山近坡一片葱然,这边一块秀林,那边一片花圃。秀林绿树成荫,葱葱郁郁,望去满眼绿色,呈现出一种淡雅宜人的美丽。漫步在花圃边上,游人放眼望去尽是鲜花,它们成片成群的鲜花竞相绽放着,组成了花的海洋,一望无际,波澜壮阔。
游人近距离观看荷花,可以顺着通往荷田旁观荷亭的步行木板道,直往观荷亭上观赏荷花美景。成片成片的荷叶铺满了荷田,绿色的盘叶上滚动着少许的水珠,显得鲜嫩欲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小角尖尖的荷蕾附在细长荷茎上,含苞欲放,十分地好看。粉红白嫩的荷花点缀各处,鲜艳夺目,非常地耀眼,会让人久观不离。若如游人傍晚时在观荷亭上观荷,荷田四角田壁蛙声响起,此起彼伏,一声比一声动听,一声比一声入耳,优美的蛙声和艳丽的荷花融会在一起,就形成了蛙鼓花田的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游人登高远望,圆环形的荷田一个接一个地串在一起,从大桥处一直延伸下来,就象一串青翠碧绿的玉环一般,摇曳着荷田里黛绿葱茏的翠碧,让你望而生醉,心爽神悦。游人漫游在纵横交织的小径上,尽情地领略着乡间遍布的野趣,愉快地闻嗅着径旁鲜花的芳香,你很快游入佳境放飞思绪。游人游走在玉环摇碧的荷田边,微风轻拂下的荷香阵阵,荷叶纳翠起舞仪态万千,你会有一种漫游在仙境中的感觉。
游人顺着步行道连着的小径,可以步行于鲜花中赏花,花艳叶绿的美人蕉、金鸡菊、鸢尾花、三角梅、紫薇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半人多高的鲜花,与你亲密接触亲密厮磨,沁人心肺的馥郁花香弥漫身边,会让你心旷神怡游兴大增。游人沿着弯曲的小径,可以漫游在秀草丛里观草,细叶芒、紫田根、剑叶草、绿茵草会给你带来快乐。绿茵茵的草丛,秀色诱人,绿郁奇特的草儿,姿态娇美,你在柔软的草丛中滚上几圈,翻几个跟斗,释放一下孩时的乐趣,俯身亲吻一下草儿的芳香,那是一种多么爽快的陿意,一种多么美妙的遐想。
游人徜徉在葱茸彩地,观赏花地丽景,红海棠的多姿,石榴树的秀果,水鸭花的翠绿,金桂花的芳香,金鸡菊的灿烂,你会乐不思归。
游人游累了,可以步入凉亭,稍作休息,观看眼前的佳景。游人也可以就地坐在步行道旁的河边,呼吸着潮湿而又新鲜带着许多负离子的空气,随意观赏河中绿树红花的倒影,水鸟嬉戏的水面,阳光斜照的霞光,小坝水流的声响,这样你的疲劳就会顿时而消。
十里河滩的秀,在碧水清河,荷田花丛中显露。
青岩古镇的韵
游览青岩古镇,只有寻到了古镇的根,才能找到古镇的魂,那就是青岩古镇的“韵”。
据史料记载,青岩建镇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与镇远古镇、丙安古镇、隆里古镇并称贵州四大古镇。
青岩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建有守楼、垛口、炮台,是黔中少有的军事要地。古镇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青石当瓦,垒石做墙,高低交错,青苍一片,呈现出一种苍桑的感觉。这里的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叹为观止。石头砌成的古镇,石板房、石头墙、石坊到处都是,自然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石街石巷,像“迷魂阵”一样布满全镇。在青石巷子之间,有无数的门脸,门脸的风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建,有着浓厚的民族风俗特点。
从南门口进入古镇,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石板路,逶迤弯曲翻坡狭长的小巷,古老的石柜台木柜台,门窗绊间精雕细刻的小棂,青石板铺就的路,青石板垒砌的墙,犹如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散发着一种古老悠长的历史幽香。
过了定广城楼内的石牌坊,不一会就进入古镇的主街道。石板街道依山就势顺坡而下,两面狭长的街道就象一条时光老街一样苍桑而久远,把游人一下子拉进了过往的岁月里。
这里的街房,重檐悬山式民居多为一层街面,两层或三层的就很少了,灰青色的瓦脊泛着古老的光泽,与街面仿古墙砖建筑相依相衬,彰显着明清建筑风格的特质,给人们留下一种古朴庄重的时差感。
装满游人的石板街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人流一个接着一个,有穿着连衣裙的漂亮女孩,穿着笔挺西装的绅派男士,还有穿着休闲装的俏俊男孩,穿着宽松散服的大爷大妈,五颜六色的人流让你看花了眼。
街面上到处是小店小铺,独家品老字号,这里充斥着小贩的叫卖声,过路顾客的还价声,小孩要东西的吵闹声,饭馆里传出吆喝声,铺店里传出的音乐声,声声入耳,热闹得不得了。街面两边都是特色小铺,铺店房屋的仿古建筑很有特点。这里店面作为商铺的街房,一般会显得高大些。店门第一重檐经不起风吹雨打,都会加上一重檐保护柜台,这样再大的风雨就不怕了。这种双重檐的商铺式建筑,充分体现了镇民的非凡智慧,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古老狭长的石板街上一边走一边看,各式各样店铺林立遍布,各类土特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豆腐果、泡豆腐、豆腐皮、状元蹄、状元膀、鸡辣角,这些食品营养丰富,口味各具特色,是青岩的著名小吃。
青岩的街房,重檐飞角,雕梁画栋,象鼻木雕、朝门、腰门、窗雕都有显著的特点。青瓦石墙,古朴沧桑,斑驳油亮的石板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古镇的主色调。
在青岩民居中,象鼻木雕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负重,将其雕成象鼻形是一种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木柱分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外,反映出一种“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心态。
民居中的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精雕细刻的立柱,外观十分逼真形象;有的在大门前,铺着青石板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图案,含有“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的意象。
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豪华不抢眼,反映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木雕,寓意“多子多福”,文化内涵丰富,就如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
民居大门上雕刻有桃子、石榴、祥云、如意、龙凤图案,被誉称为“门龙”。窗雕多为福禄寿喜之意,如意、牡丹、祥云、龙凤吉祥物图案,向来备受镇民青睐。
背街的青石板,经过悠久历史的冲刷,磨砺得青光照人,折射出一种独特的时空感。背街两边围着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幽静,街势起伏,是摄影爱好者绝佳的选地。裸露石块砌成的围墙上,长着野草,绕着藤蔓,不时几枝梨树枝伸出墙来,绽放着几许洁白的梨花,特别地醒目。
碎石片铺成的小路,向背街深处延伸而去。古朴中的宁静,无声地叙述着古老的历史,诠释着古镇的苍桑。偶尔还会看见打开着的木门,里面长着不知名的花草,藤架上吊着的葫芦,更显现出一种清雅淡泊的意境。
青岩的石牌坊,双狮争雄,镂空含球,实属罕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节孝坊百寿坊,在淡淡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肃穆古朴的韵味,让游人的心灵上得到一种洗礼。
状元街的赵以炯故居,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一正两厢歇山式建筑风格,前殿、正殿、两厢、朝门,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院门前一副“琴鹤谱志,论语传家”的楹联显示了主人的志愿,文从意出,楹里含心,一派书香风范的家规儒教。
南街小山脚的迎祥寺,有着“黔山祖庙”之美称。前为天王殿,供有弥勒佛像,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中部为大雄宝殿,供俸佛祖释迦牟尼,两旁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对立;后殿供观音菩萨,旁立善财童子龙女。整个寺院清烟撩绕,香火旺盛,游人如云。
纵观古镇,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明代镇边将士的铁甲,古驿道上斑驳的窑砖,街道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畔残断的碑石,都会看到悠悠岁月留下来的古老遗迹。
从镇北登上城楼,便可游览古城墙。游人站在城墙上,随着城墙的不断升高,可以俯瞰古镇的不同景色,让人有一种舒心悦目的感受。
站在城墙上不算太高的台阶鸟瞰小镇的全景,整个小镇的格局,会给游人一种心旷神悦的立体感。举目望去,斑驳狭长的石板街,从北向南延伸而去,青石小径九曲回肠;古朴的民居依街就势,浑然天成;小巷背街简陋的房舍,参差不齐,错落有序,布局恰到好处。
站在城墙的最高处,巍巍的定广门就在脚下,宽大的南门停车场变得狭小了起来,场内停放的轿车也就更小了,真有点一览众村小的感觉。
从城墙最高处向下而行,那才是最刺激的,石梯一步接一步的直立而下,几百步石梯壁陡地连在一起,游人只有全神贯注地看着石梯,一手扶着城墙边的大铁索,小心意意地往下挪开步子,一点一点的向下行。坚持把几百步石梯下完,一般的人都会惊出一身冷汗。直到下完定广门城楼,游人的心情才会顿时松弛了下来。
举目远眺,古老的寺庙,肃穆的教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古镇特有的“四教合一”的特色。远远望去,高大的牌坊,鼎盛的寺庙,耸立的教堂,遥呼相应,显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美感。古香古色的镂空檐窗,灰墙青瓦,与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有机的交融在一起,给古镇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青岩古镇的韵,在幽街背巷,古迹名食中展现。
美丽迷人的花溪,得天独厚的奇山秀水,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热忱地迎接着海内外游人的光临。

作家简介:刘文波,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开阳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已出版散文集《桂花树》、《记忆中的美丽》、《诗笺上的秋色》,诗集《楠木诗韵》,小说集《黔中汉子》五部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入编作品获特等奖,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获一等奖、最佳散文奖,第五届、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获一等奖,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获一等奖”,2018年“琅琊杯”当代诗书画家精英赛一等奖,荣获“中外诗歌散文精英人物”,“当代百强华语诗人”称号,被录入中华名人榜。2018年被授予全国诗书画先进人物称号。中外诗歌散文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