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才能走的更远。
断舍离,是简单生活的第一步。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却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还记得禅宗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去沙漠寻宝,可宝藏没有找到,水已经喝完了,他只好躺在地上等待死亡。
这时佛出现了,给了他许多水,足够他走出沙漠。
就在走出沙漠的路上,他遇到了宝藏。
他贪婪地把宝藏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并且还背了重重的一袋子。
可是此时他又没有多少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
他一边走一遍扔,后来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宝物都扔掉了,却依旧渴死在快出沙漠的路上。
《菜根谭》有语云:“才就筏便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
意思是在过河之后,想到放下船继续前行的,才能成为不为外物所累的道人。
人世间爱恨嗔痴,皆为牢笼。
断绝无意义的烦恼,
舍弃多余的东西,
离开对欲望的执念。
放下,人生才能走的更远。
断舍离,不是扔掉一切。
前阵子有本叫《断舍离》的书很火,教大家舍弃不必要的东西,从而过上简单的生活,获得内心的平静。
许多人书都没读完,就开始一顿乱扔,几乎把家要扔空了。
看起来是轻松畅快了许多,可往后才发现扔了许多还需要的东西,又要重新买。
如果断舍离等于扔东西的话,我相信每位商家都愿意免费在大街上发这本书。
毕竟扔扔扔,才能更好的买买买。
其实,真正的断舍离,不是盲目的扔东西,也不是胡乱的断绝一切社交关系。
是学着用“断舍离”的思路,转变自己看问题的态度和想法。
不需要的东西,不会因为跟风或虚荣心就购买。
毫无意义又浪费时间的聚会,不会为了“合群”参加。
人在经历多次断舍离后,最后留下来的事物往往有两种:
从一开始就珍惜的事物。
回过头才发现,一直在你身边却被你忽视的事物。
断舍离的意义,是发现生命的本真

不断选择抛弃哪些不必要的东西,内心才不会被遮蔽,光照进来,才能看清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靠加法,而是靠减法,减去对你不那么重要的事物,减去低质量的社交,减去......
生活从来都是越简单,越幸福。
断舍离究竟是什么?只是让我们扔掉占空间的东西吗?
并不是,断舍离是教你减轻自己的欲望,是教你找回自己。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曾指出:
表面看,断舍离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从深层来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我们拥有多少东西不重要,甚至我们想要拥有多少东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在物质中坚守本心,在纷繁物欲中保持快乐。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隶。
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心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快乐。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丢东西只是初级阶段,清扫内心才是真正的高级。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将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淡然、从容,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去享受生活的美妙。
你将发现,人生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