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在新郑
文/盛秀丽
勒马,回眸,默然举杯,在镌刻着《长恨歌》的巨幅壁画前,在碧草如茵的轩辕湖畔,你,白乐天,仍在追寻什么?
是在追思“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青葱岁月,还是在默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过往?是在悲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还是在哀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琵琶女?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当岁月湮成迷雾,时光冲刷着双洎河两岸,只有故乡母亲的声音,在向你声声呼唤。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这明朗的语调,高洁的品格,一定还在你的梦里徘徊。故乡的歌谣啊,从此伴随小小少年出走半生,执着求索。那些明白如话的诗歌,那些至今流传在杭州坊间疏六井、治西湖的故事,无一不在诠释着你的家国情怀。
还记得家乡的具茨山吗?传说黄帝曾在此问道。黄帝行道(仁义之道)而炎帝不从,遂于轩辕城外发起战争。炎帝是太阳神,首先用火攻,一时间,浓烟四起,火光冲天,眼看整个黄帝部落有被大火吞噬的危险,可是黄帝并不着急,因他本身就是管雷雨的神,只见他略施神技,一场大雨,轻轻松松就把火给浇灭了,炎帝兵败,退守阪泉。公元前2600年,双方又一次正面交锋,由于事先准备充足,这次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以致把那粗大的木棒(作战的武器)都漂浮起来。战争整整持续了三年,因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黄帝嘱咐士兵只能与炎帝斗智斗勇,不可伤其性命。这样,黄帝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兵把洞穴挖到炎帝的后方,直到有一天,黄帝兵将突然蹿出,活捉炎帝。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胜利后的黄帝非但没有驱逐炎帝,反而决定和炎帝携手共同教会部落中的人们修造房屋、饲养家畜、种植五谷,同时,他还发明了车、船、乐器和文字,开中华文明之先河,从此,“家”的雏形开始在中原大地出现,并以此成为华夏民族最深切的精神寄托。
时光总会在不断的消逝中留下点什么。自黄帝炎帝之后,新郑又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人,他们倾毕生之所学,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强盛竭尽心力。子产、郑国、韩非、张良、白居易、申不害,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块沸腾着民族最强音的土地。走在新郑街头,你能看到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甚至平常人家一句简单的对话:“吃饭吧?”“中。”“喝水吧?”“中。”“干活吧?”“中。”体现的都是天地之中、文化之中、中庸之道的精髓。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总有大批炎黄子孙来新郑寻根拜祖,他们要和全世界华人一道,共享“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文明。
时间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这座拥有78.6万人的城市,2018年生产总值115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2元。2018年,新郑市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强,全国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国家卫生城市。
安一个小小的家在新郑吧。春天,看千年古城蜂飞蝶绕,夏天,赏百顷碧波鱼戏莲间,秋天,任“好想你”枣醉了红颜,冬天,听莘莘学子指点江山。这里有中原最大的航空港区,这里有西亚斯国际学院;这里有金芒果香烟,这里有白象方便面;这里有子产路、阁老路、中华路;这里有战国车马坑、郑王陵博物馆;西气东输从这里经过,南水北调在这里相连。古老的帝城带着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的每一块砖,头顶的每一片瓦都写满故事,向你讲述着过去,也憧憬着明天。
把家里的窗户都打开吧,让每一扇窗都映着天光,让窗外的风声、鸟鸣声、丝竹声飘进室内,让美满、和谐、幸福留存心间。白居易,白乐天,我也想请你下马,和我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者简介:
盛秀丽,女,1971年7月生于河南平顶山,现为郑煤集团职工,故乡的山水给了我聪俊和灵秀,火热的生活促使我一次次运笔成文,曾有多篇作品发表在《郑州矿工报》上,相信写一个字有写一个字的欢喜。
审稿: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散文主编禾之晓
投稿邮箱:758774822@qq.com
联系微信:a13618258998
《都市头条中国文学社》编委成员:
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先锋诗人,著名诗人和策划家)、周瑟瑟(著名诗人与作家、卡丘杂志社长)、马俊华(暮雪诗刊执行主编)、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倪进宝(龙盟诗社创始人)、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晓渡(安徽诗歌主编)、晁一民(鲁南作家主编)、荒村(大平原诗刊主编,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空城(北极星文学总编)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周瑟瑟
执行总编:走出象征
小说主编:梁测
散文主编:禾之晓
诗歌主编:柳音
朗诵主编:柳音
特邀编委:
法律顾问:刘明
继续招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