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牧作品 精选散文
八月稻花香(下)
文/夏牧
站在村头高墩,极目远眺正南的旷野,只见阵阵南风带着暑气吹过千亩秧田,万盏秧头连绵起伏,一波接着一波,层层级级涌向远方,无边无际,壮观至极。不由你不想起那伟人站立中原大地,手抚金色的谷穗,脸上充满喜悦的彩色照片,那情景沁人肺腑,暖人心房。领袖和农人一样,还有什么比目睹这丰收图景更让人喜不自禁呢。
稻花绽放的时候,成片的白云在蓝天青禾间缓缓移动,阵阵南风送来淡淡清香。这清香幽然醉人,连绵不断,包裹着整个村庄。稻花之香不同于玫瑰月季,不同于桂花茉莉,清淡而幽雅,广袤而绵长。不用心去品味,不悉心地体会,几乎难以感觉。只有辛勤付出的农人,只有情系故乡的游子,才能感受它的存在,才能品出它的芳香。
从这片热土走出去的少年,像他的父辈们那样,置身这青翠欲滴的田畴阡陌,情不自禁地俯身秧头,痴痴饱吸这稻花的淡香,思绪回归到青涩的童年,蓦然想起新稻米的熬粥之香,比任何的美味更加迷人。那时的乡风飘荡着打场的号子,炊烟弥漫着诱人的粥香。

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传统的农业时代,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水稻从落谷育秧到夏至插秧结束的两个多月,农村和农人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三夏”大忙期间,乡村的学校全部放假,机关单位服务基层,供销社送货下乡,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帮助生产队突击抢收抢种,一派繁忙景象。而现在的农村,大忙时节几乎看不到田间育秧、农人插秧。工厂化育秧和插秧机取代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累活。还有更简单到象种麦子那样,直接把稻种播撒到机轧平整后的麦茬土地,然后上水入土,再任由种子发芽发棵,然后再疏密补稀,上肥促壮。面对这崭新的秧禾,我常常在想象中感到发笑,常常在心底里试问原野,这还是曾经的种田吗,还是庄稼人的种田吗?但你不得不承认,农人还是庄稼的主人,但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了。

常言说,三分种七分管。农人虽然不再扶犁躬耕,弯腰插秧,但管护工作一点没有减轻,相反地后续工作更多更繁更重要。勤劳的农人仍然要披星戴月除草施肥,仍然要移苗补缺平衡秧禾,仍然要头顶烈日喷药治虫,少一个环节都不能丢手。而从事这些繁重劳作的已不是昔日的那般青壮劳动力,多半是年老体衰无法出走,一心守望家园的老弱孤寡之人了。由是品味米饭之香、果蔬之爽更应生就无限敬意。
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饱经寒霜的小草方知春风的温暖,度过饥荒的老农才会怜爱禾苗的生长。八月稻花带来的不仅是香溢四野,希望可期,更使农人在希望中倍增呵护之责。此时的季节交替,易来台风暴雨,易发虫灾病害,秧禾易为疯长倒伏,特别是扬花效果直接关系到成穗结实。在行的乡村人会经常的在田间转悠,在秧前观察,一丝不苟地善待扬花的秧苗,以精细管理保证扬花的水稻健壮生长。

清风送爽禾苗壮,稻花香里说丰年。乡野八月,五谷含苞吐艳,水稻在扬花抽穗,充满着新的希望。稻花是农人的笑靥,稻米是日月的菁华。待到秋来九月八,满眼尽显黄金甲。那时候的水乡秋野定然更加迷人,稻米之香定然更加醉人。八月的乡村,我为你而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