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坟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 张清华撰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泽武审订
1.马坟张氏家族概况
马坟村在下峪镇东南3里许,今属后上庄行政村。 马坟张氏始祖名讳不详。 据传张氏始祖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而来,最先定居于下峪镇东五里硖石村(今属庄头行政村),张氏祖茔在硖石上岭,祖茔所葬先祖名讳、代数不详。 清朝后期,张氏后裔为避刀客匪祸,举家迁居于南山的截断坡,截断坡在下峪南40里许象君山下。 二十四世(秀字辈)葬于草沟的截断坡老房场。 生二子,一子迁卢氏县苇子山,另一子留居于草沟的截断坡,葬于截断坡的后阳坡; 二十五世,光字辈,名讳不详,生二子,长子呼兰,次子有兰。 1945年抗战胜利后,长子呼兰迁居于马坟,次子有兰迁居于草沟李子园; 二十六世祖,照字辈长子呼兰(大门)、次子有兰(二门)。 二十七世,吉字辈,同宗兄弟七人,按长幼顺序依次是: 古、金邦、金成、吉昌、天喜、三虎、孟坤。 二十八世,保字辈,同宗兄弟八人,按长幼顺序依次是: 铭、书禅、章、保堂、同顺、保善、保忠、保定。 二十九世,文字辈,同宗兄弟十二人,按长幼顺序依次是: 福寿、文周、文显、应周、文平、文红、从周、文兴、超、改周、红星、文超。 三十世,少字辈,同宗兄弟八人,按长幼顺序依次是: 少青、少林、少合、少龙、少云、少锋、少军、少辉。 三十一世,松字辈,同宗兄弟二人,松波、松川。 本支张氏自二十六世迁居马坟立祖,迄今传至三十二代,现有人口70余人,分布在下峪的马坟、下村、后槽、崇阳以及卢氏县苇子山等村。
按:马坟张氏家族世代相传,明初洪武年间张氏始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永宁县西南硖石村立祖,其地在今下峪街东五里处。
马坟张氏家族目前已传至32代,自第一代立祖至今约840年。立祖年代大致为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即南宋淳熙七年立祖。当时洛宁为河南府永宁县,为金国统治地域。这支张氏,由来已久,立祖代数有两种可能性。
①若其为始迁居永宁县后立祖,则迁居永宁时间还很长。大约840年,今传32代。
②或为迁居永宁前原祖居地立祖,按原有世代往后继续排世。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今以其家族发展规模来看,迁居永宁的时间不会很长。在永宁与本支张氏有关的村落、地名和坟茔很有限。迁居永宁时间大致在300年左右。谨此备注,以待将来考证。
2.张氏家谱
马坟张氏原有祖志记载详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四旧”烧了。1987年,二十八世张保定根据自己的记忆和老人的的传说,并经过多方调查和访问,搜集到一些家族资料,编纂了《马坟张氏家谱》手抄本,张氏家族近世脉络清晰可辨,世系传承一目了然。
《马坟张氏家谱》前言
我们为了纪念祖先和继承祖先的意志,使子孙后代永远不忘祖先勤劳朴实、互助团结的精神,我们信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是说要忘记祖先。为此特写《张氏家谱》。因我们老前辈都去世的较早,我们也没有注意此事,加之在“除四旧时”祖志烧了,有好多问题 都说不清楚,现在经过多方调查和访问,也确实难以说明头绪和来龙去脉。所以,只有从我们的记忆和老人的传说而说起,致使今后有序。
二十八世 张保定
1987年4月2日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洛宁县下峪镇人。从教30余年,爱好写作,作品曾发表于《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著有《百年下峪》一书。近年诗文散见于《洛宁文友》、《洛宁城事》、《永怀河洛间》、《搜狐网》及《今日头条》等媒体。其中《下峪轶事》在《永怀河洛间》连载十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