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昨天 明天
文/ 刘宏
——于宁县师范八四届中二四班同学聚会
心,是那样急
情,是如此切
八四年一别
大家各自分飞地北天南
离开了庙嘴坪
一晃是漫长的三十五年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
多少次深情的呼唤
老师们,您还好吗
唠唠叨叨 梦绕魂牵
老同学,你在哪里
牵肠挂肚 呢呢喃喃
等待 期盼
今生还有再相逢的一刻
祝福 默念
此世还有再聚首的瞬间
来了
这一刻来了
来了
这个瞬间来了
你来了我来了
他也来了
老师来了同学来了
朋友们都来了
从海南至高原
自北京到西安
巍巍泰山脚下
滚滚黄河岸边
四面八方 八方四面
共同度过令我们惊喜的一天
一起享受让大家激动的瞬间
老师们
站在您面前的就是
宁县师范八四届中二四班
朋友们
聚集在这里的就是
三十五年前的我们班
同学们
相逢在今天的就是
朝夕相处两年的咱们班
搁置下素日的忙碌
捡拾起昨天的记忆
眨一眨昏花的双眼
看学兄霜白两鬓
那是三十五年里粉笔晕染
揉一揉发聩的双耳
听砚妹咳嗽气喘
那是三十五年间劳累积淀
虽然我们当中
有的已越花甲
有的跨过不惑之年
书宝 岁怀和占学搀扶着
敬爱的杨老师已去了那边
可是昨天宁县师范的两年
我们却终身难忘 萦绕心田
那是一九八二年的秋天
细雨连绵 微风扑面
在坐的我们
从早胜原来,兜里装着刺鼻的旱烟
从秦直道来,身上飘落着树叶一片
跨过环江
越过潜夫山
割舍新婚燕尔的缠绵
我怀抱娇儿他学步蹒跚
四十八个人组成了宁县师范八四届中二四班
那时
我们绝大多数都已成年
甚至
教过的学生成为老师站在讲台上面
我们深知再学习 何其不易
我们明白要提高 多么艰难
身正为师 学高为范
八字校训醒目赫然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于是乎
背原理 记公式 诵名篇
我们曾摇头晃脑体育池边
笨鸟先飞 驽马奋蹄
于是乎
体育比赛 文艺汇演
我们也伸胳膊踢腿似孩童般
做合格的小学教师
深入到我们的灵魂与骨髓
终身从教
是我们继承的衣钵和理念
正因为这样
我们在学习上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正因为这样
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屡屡夺冠
忘不了
老师们学富五车 诲人不倦
甘于清贫 无私奉献
忘不了
同学们情同手足 刻苦钻研
比学赶帮 嘘寒问暖
“老三片”虽然寡淡
却滋润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游刃有余沉稳老练
麦草铺固然寒酸
却使我们在苦涩的岁月里彼此温暖分享甘甜
老师的谆谆教诲
时时回响耳边
同学的音容笑貌
常常浮现眼前
认认真真学习
勤勤恳恳工作
踏踏实实做人
这是班主任反复叮咛的箴言
毕业后的我们班
没有地位显赫的高官
没有一掷千金的大款
绝大多数在三尺讲台默默无闻蜡烛一般
一如既往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犹如春蚕
履行教师的职责
恪守自己的诺言
像杨老师那样把自己的一切
“认真”给了热爱的学生
“勤恳”给了忠诚的教育
“踏实”给了眷恋的黄土高原
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老师们
昨天我们受教于宁县师范
你们之于我们的
从工作到生活句句金玉良言
今天咱们欢聚一堂
亦师亦友情重如山
同学们
昨天咱们求学在宁县师范
共同渡过了人生美好的两年
今天咱们再次相逢
似兄如妹情义绵绵
可是啊
相聚短暂 分别必然
明天
我们又将各自东西
饱受思念的熬煎
抑或
为儿孙们费力操心
顾不上再一次见面
历史的长河淹没了宁县师范
可爱的母校已成为过往云烟
但是她像一座丰碑
永远矗立在每个人心间
我们千万遍的呼喊
我们无数次的默念
永远宁师 宁师永远
老师 同学们
在今后的日子里
让我们彼此珍重 相互搀挽
任凭阻水隔山
尽管忙碌无边
再忙,别忘传一声问候
再远,记得送一个祝愿
共同祈祷每个人的余生命尾
健康平安

刘宏,女,汉族,1958年3月出生,大专,小教中高,特级教师,甘肃省九届人大代表,诗词爱好者,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委员。《花儿的祝福》获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大赛二等奖,《望月》获甘肃省诗词大赛三等奖。三十多篇教学论文、案例等分别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刊物或获奖。诗作发表于《甘肃诗词》、《董志原》等杂志和《秦风陇韵》、《三江文学》、《陶然雅集》、《大西北网》等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