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邵建军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俗语说的好;“立了秋,把扇丢。”意思是立了秋之后,天气就慢慢变凉了。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度性季节。
立秋也叫七月节,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候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逄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从应时序。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称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民间流行贴秋膘活动,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准备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痱子。
宋代大诗人刘翰,有“立秋”诗流传于后;
立 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有立秋好诗呈上;
秋风秋雨生感想,
莫负今秋好时光。
待到中秋月圆时,
与君共把明月赏。
一叶梧桐一报秋,
玉米田埂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
更有寒蝉唱不休。
淡署云天收夏色,
木叶拂微动秋声。
荷池飘落轻舟游,
鱼儿追来见立秋。
秋荷滚玉闪晶光,
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陈声声蚊欲静,
枣红点点桂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