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古 的 呼 唤
王青兰

儿子大学毕业后去青海工作,推荐我一定看看《藏地密码》这本书,夏日的一个晚上街头闲步时,在流动的三轮车书摊上看到此书,很兴奋地买下并急切地看完。
很长一段时间,此书让我梦寐萦怀。在读过的书中,没有哪本书更令我感到如此的震撼。心目中的西藏,一直是神圣而又神秘的。这份神圣和神秘,主要来自对拉萨布达拉宫的向往和对那些一步一叩首的朝圣者的崇拜。看过了《藏地密码》这部长达120万字的恢弘巨著,虽有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但也才知道自己原来对青藏的历史、地理文化像高原上的氧气一样稀少。
《藏地密码》堪称“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 ”。
主人公卓木强巴为藏地贵少,靠养名犬起家,是个藏獒专家。为探寻传说中的一种名为“紫麒麟”的远古神兽,组织了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密修高手各色人等组成的神秘科考队,开始了一场穿越全球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进而一步步追寻藏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
公元838年,是西藏最黑暗时期,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即位后大肆灭佛,拆毁寺院。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将大量经典和圣物珍宝埋藏至一个隐秘的称为帕巴拉神庙的地方。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从此,西藏变得更为神秘,神秘的帕巴拉神庙自然吸引了世界上诸多的猎奇者:希特勒曾派人两次深入西藏;斯大林曾派专家团五次考察西藏;还有好多不明国籍、不明身份的组织团体、个人一直不断地在西藏游荡,他们行动秘密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就在卓木强巴他们训练、科考探险的同时,也一直有无数双神秘的眼睛紧紧盯着他们。
《藏地密码》让我真正感到了西藏的神圣、神秘和神奇,藏地的草原、雪山、圣湖简直令我心驰神往,我紧紧追随着卓木强巴他们的旅程,可谓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地完成了对西藏、对青藏高原的梦游和神游——
穿越了西藏深不可测的千年历史迷雾,领略了西藏绵延万里的雪域高原风光,走遍了西藏每一个传说中不可抵达的神奇秘境。横穿了可可西里、死亡西风带、藏地最神秘的冥河;到达了西藏极乐之地香巴拉和最后的密境墨脱、喜马拉雅雪山深处、古格地下倒悬空寺、被遗忘的古藏戈巴族村;同时,知道了宁玛古经、象雄兽战、高原雪狼、密修苦僧。
到过西藏的人可能首先了解并为之感慨的是:在西藏人神未分的年代,藏地上的慈悲多来自于那些刻苦修行的出家人,他们是藏民族的智者,也是苦难的引导者和承担者。寺庙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柱,宗教的力量左右了人们一生的言行。看后《藏地密码》,我仍然不明白: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与公元5世纪初传入藏地的佛教从一开始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其中隐藏着古藏王朝多少不为人知的权力之争?
地球人都知道,藏獒是青藏高原上的另一个品牌。如今很被一部分世人宠爱,常常无限威武和风光地与主人悠然在大街上闲情散步,引起的回头率甚至高过帅哥靓女。但不看《藏地密码》不知道藏獒的聪明可爱,那羡煞人的灵獒海蓝兽怎么就那么通灵能读懂人内心、能和人眉目传情、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
我宁愿相信:在西藏大量历史文献中隐藏的那座帕巴拉神庙真实存在;通往圣地香巴拉的秘密通道就在布达拉宫的下面;隐藏在亚马孙密林深处的玛雅遗迹与遥远的西藏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或者,玛雅,就是华夏文明的美洲变种。
西藏,带来的是远古的呼唤,给人们留下的是永久的期盼和梦幻,而依然存在的是她多少年都不能改变的庄严。千百年来,她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其在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的今天,人们依然对这片土地的历史知之甚少。看完了《藏地密码》,情不自禁又买了好几本关于西藏、青海、青藏高原的书来看,越发觉得:西藏的天与地、山与水、人与物无不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以一种特有的美丽和神奇吸引着人们,西藏的历史、民俗、自然、地理实在是有太多的未解之谜。
《藏地密码》更强烈地引起我对西藏、对青藏高原的崇拜和向往,我好想好想哪一天,我会怀揣着《藏地密码》,到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藏域高原看一看,走一走,听一听那里的民间传说,品一品藏胞们的酥油茶和青稞酒,亲身体验一下:那一片绝尘净域的雄浑秀丽风光,那种不可思议神秘和神奇,那份让人顶礼膜拜的神圣。期待着藏域高原也在我头上灌注宁静的蜜露,赐予我一片不受干扰的心境。
【作者简介】王青兰,女,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其文学作品小小说《山村牛仔裤》、《婆婆是个老来俏》、《醒着的梦》、《春光图》,散文《初冬的小河》、《网》、《栗花飘香》、《哥哥》、《消失的庄园》,诗歌《春雨》、《夏日的荫凉》、《眷恋》、《天之井》等在诸多知名文学刊物或报纸副刊发表。
